如何用产品思维找对象

2018-09-21 11:29梁宁
中国商人 2018年7期
关键词:框架经理资源

梁宁

用产品经理的视角看人

我想讲一个结婚教练的故事。她是我的一个朋友,现在的工作是指导三十多岁下定决心要结婚的女生,如何在一年半之内完成结婚。她的方法已经帮助了三十多个三十多岁的女生结了婚。

这个结婚教练以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她的这套结婚体系内容挺多,我想把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拿出来分享。这个环节就是:如何观察和判断一个人。

结婚也好,创业找合伙人也罢,都是非常重要的长期关系。改变一个人是非常难的事,在开始长期关系之前,如何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进行是否适配的判断是更关键的。这个结婚教练就是用产品经理的专业视角训练用户如何看一个人。

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产品,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如果没有经历过专业训练,所有的感受是混杂的、混沌的。你的情绪一定会被你最有感觉的那个点牵制住,所以就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在你没有强烈感受的那些地方,还会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

产品经理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来看一个产品。不管你的第一直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你都可以用这套框架相对完整地度量你对一个人的认识到底有多少。

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

如何用一个产品经理看产品的专业化方法,指导一个女孩儿去判断她的相亲对象呢?只需要从外到内了解5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一个产品,你拿到它第一眼会关注它设计得美不美,质感怎么样。一个人,你看到他的第一眼,这个人的身材、相貌、口音、穿衣搭配等就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角色是很重要的一个词,简单来讲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比如,你遇到一个银行职员、一个军人或者是一个公务员,你在和他打交道的时候,能明显看到他身上角色的痕迹。

你在办公室和你的同事交往,大家的相处首先就是角色的对接。我们谈什么内容,我们知道哪些东西,都会被你的角色所控制。

所以,基于表面的感知,基于角色化的接触,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也就是说,日常和人的接触多半都是浅层关系,因为大家上班都是基于角色在做彼此的交流。

大家接受各种服务,为你提供服务的那个人,其实也都是角色所设定好的沟通方式和交付内容。如果你和别人在角色扮演里对接,你就会被牢牢地困在设定的角色中。其实两个人只是角色的对接关系,是没有办法达到彼此的深入了解和深层关系的。

什么是深层关系?那就要走到这个角色之下的一层,第三层。从第三层开始就是一个人的深层部分了。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它可能包括了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人生的历程,很多人都会处在同一个角色里。比如说我们都曾经是学生,或者是说毕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都是小职员。但是接下来,因为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比如精神资源、出身背景、家庭人脉等不一样,资源结构会推动每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

我们可能都曾处在某一个角色中,但未来会进入到不同系统的不同角色中。所以其实到了资源结构这个层面,好多姑娘已经不会观察和判断了。

她会看一个人的外表、穿着,或者问一些非常表面化的问题,比如你存款有多少?你有房有车吗?如果用产品经理的专业术语,这叫只抓表面数据,这种用户研究行为是非常低级的。

如果只能抓表面数据的产品经理,肯定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就好比一个女生,如果她只能基于一个人的感知层、角色层进行交流,或者基于表面数据的存款和房车对一个人进行判断,这个人也是没办法和别人建立深度关系的。

在这个深度关系之外,再往下一层是什么?是一个人真正的内核,即第四层人的能力圈,第五层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你观察一个动物,它的状态、情绪,其实都是关乎它的生存需求是不是被满足。

狮子为什么要去咬长颈鹿,其实狮子也很吃力、很勉强,但是必须厮杀下去。因为饿,因为生存条件不满足,生存的需求在驱动它。如果它吃饱了,它才不这么费劲呢。

所以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机关算尽,上蹿下跳?是因为他的存在感还没有被满足。

动物只要生存条件满足,它会很愉快。但人和人又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在一个家庭中,我在和爱人的关系中,只要我的存在感是清晰的,对方给了我足够的确认感,我就能够满足。很多女孩儿都是这样的。

但有的人,如果只能够在一段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是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他需要在职场、在行业中、在社会影响力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看到别人的重视。很多男人是这样的。

就像是生存在驱动动物奔波撕咬一样,对存在感的寻求以及不安全感,也在驱动男人、女人思前想后、废寝忘食、找人找事找钱去满足自己,去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动物在奔波和厮打中强健了自己的肌肉,一个人为了不断强化自己的存在感,在左冲右突里扩充了自己的能力圈。

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最内核是存在感,它的外面一层是能力圈。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就好像说好多女人结了婚就不化妆了,男人满足了就不奋斗了是一样的。

五个层次,层层深入

现在,我们把一个人从外而内的五层再梳理一遍。

最外层是感知层,是你看到的一个人的样子,他的相貌、举止、着装。当你看到这个人的时候,你要知道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有一部分是角色化的产物。

在感知层之内的第二层是角色框架层。角色框架层再往里的第三层是资源结构层。资源不只是人脉和财产,还包括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和他的精神资源。资源结构层再往后的一层就是能力圈,在能力圈的里面就是这个人对自己存在感的感知。

所以,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你就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能力圈和资源,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

比如2005年,我同时认识了做豆瓣的阿北、做抓虾的徐易容和做校内网的王兴。当时你会发现这三个人很像,都是外表很斯文的文艺男青年,做的都是 Web2.0 的网站。

十几年过去,这三个人的能力圈和资源结构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他们的公司也成了完全不同的三个企业。王兴做了美团,徐易容从抓虾做了美丽说,再到现在做 HIGO,而阿北一直在做他的豆瓣,已经快14年了。

如果你可以进入到这三个人的内心,你就会发现,即使是在2005年,在他们外表看上去很像的时候,他们内心的存在感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浅层关系,最表层的感知层就够了。就像你只是打算购买一个产品,你只要看到最表层就够了。如果你只是想谈个恋爱,并不打算和任何一个人的命运深入勾连,那你看到最表层也就够了。

如果你追求的是深度关系和长期关系,你需要看到的就绝不仅仅是表面已经呈现出来的结果。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动力。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所以,如果你只是做用户,想维持短期关系、捡现成的,你看到一个人的感知层和角色层就够了。但如果你要结婚,要投资一个人,或者你要選择和某个人成为长期的合伙人。这个人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底是什么样的自我设定和感知,他对自己能力圈的建设和经营,对自己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才是更重要的。

猜你喜欢
框架经理资源
框架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捎你一程
捎你一程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资源回收
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