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生 董良君
摘 要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微信;素质教育;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7-0022-02
1 前言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化教学方式。微课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领域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对数学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记录。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优势的整合,是微课技术的主要特点。对微课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促进作用进行探究,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2 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微课应用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措施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唯分数论”的影响下,我国小学教学长期存在重视基本知识教学、忽视思维过程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为了转变小学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师需要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和素质教育的事实意义进行充分了解。教学过程具有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基础之上[1]。微课技术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新的沟通渠道,其与数学课堂教学之间的融合,可以有效促进教与学之间的结合。
微课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扮演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微课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可以让教师借助自主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行充分调动,可以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3 微课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要求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更高的智慧才能。微课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融合,要求教师遵循双基训练与思维能力培养过程相结合的原则。微课资源的合理使用,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的有效措施。在遵循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创设教学情境,进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将长方体形状和正方体形状的道具盒子应用在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如将盒子道具展示给学生,进而在对道具盒子的特点分析、讲解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示这两种几何体各边的测量方法。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内容,学生可以得出“正方体的各个边的长度相等”和“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等结论。微课视频需要为学提供一定的反应、理解的时间,教师在录制视频过程中需要放慢动作。
利用微课资源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一般而言,小学数学中所应用的思维方法主要涉及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2]。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要素,它在知识系统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微课资源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让学生对4+4、3+3+3 6+6+6+6+6+6和7+7+7等式子进行分析,进而抽象概括出乘法的相关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教师也可以借助审题分析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借助变式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借助同题多解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 微课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增强学生的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环节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高效化的预习环节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增强。一般而言,微课教学过程由多个不同的教学单元组成,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单元设计都具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特点。在课前预习阶段,微课资源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学生在预习阶段对新知识留下初步印象,在课堂上可以解决自己在预习阶段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微课技术可以通过增强学生预习效果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以因数、倍数内容教学为例,在课前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这一部分知识的难易程度,并借助微信群或QQ群,将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微课视频中包含有课程讲解内容和习题内容,根据微课内容预习相关知识点,是学生在预习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在预习阶段所遇到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學阶段所要具体讲解的问题。可以说,微课技术的应用是增强学生预习效果的有效方式,也可以有效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性、理论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思维模式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过程中[3]。数学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视听能力快速提高。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往往并不会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学科的抽象概念。虽然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仍然可以按照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开展教学,但是在枯燥的教学模式的作用下,一些学生仍然会认为数学课程枯燥乏味。
微课技术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教学经验的融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教师可以借助基于图像、文字和声音等多种感官的教学手段展示一些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多媒体信息方式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在微课中重点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新颖的视频学习方式的作用下,充分激发自己的好奇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微课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 微视频是微课中的关键要素。基于微课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是符合小学生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微课的应用阶段遵循的是新课标所提出的客观要求,根据小学生各方面特点,对微课内容进行合理配备,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与之有关的知识体系。
以教学“时、分、秒”的相关内容为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时钟上所显示的时间的读法,难点内容为钟面上的数字在不同时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借助课前制作的微课课件播放敲钟的声音,并让学生根据经验分析这种声音所代表的含义。在学生回答出“钟声”这一答案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微课课件中出现的时钟钟面,并让学生了解时钟的结构。教师在这一阶段需要采取一定的拓展措施,如让学生观察钟面被分成了多少个大格,每一个大格又被分成多少个小格,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分和秒的认识。
从上述案例中所描述的教学场景来看,微课技术在课堂教学阶段可以优化章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与课后知识复习环节之间的有效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课后复习环节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微课内容进行及时观看,以便对课堂知识点进行巩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家庭已经拥有了网络设备,指导学生对家中的网络设备进行合理应用,可以让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以“圆柱的体积”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几何知识,分析圆柱体积的相关概念。一些学生会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出难以有效运用立体空间相关知识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环節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微课内容进行优化。为提升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在微课或实际教学中设置具体实物展示环节,以便让学生借助实物了解一些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在丰富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微课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发挥的一大重要作用。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数学知识中存在一些相近或可比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问题。针对一些易混淆、易错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资源开展对比教学。基于微课技术的对比教学可以让数学教学表现出形象化的特点,而具有形象化特点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清晰。微课技术可以让数学知识理解起来更为透彻。
以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向学生展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适用范围也是教师要讲解的内容[4]。在微课视频中,语言与绘画的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借助形象化手段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因此,这一技术也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针对性重要措施。
5 结语
微课技术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微课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之间的融合,可以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基础上,微课技术可以发挥出增强学生预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华.浅析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J].中小学电教,2017(1):100.
[2]潘协全.见“微”知效 教学相长:浅探微课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J].文理导航,2017(3):11-12.
[3]左兵.见“微”知著:浅探微课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J].吉林教育,2017(22):14.
[4]严苗苗.见“微”知效教学相长:浅探微课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9):
8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