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林
(四川省简阳市贾家中学 641400)
新课改大力提倡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微课教学不仅能解决传统课堂死板、枯燥的问题,还能优化对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组合,把抽象内容直观展示给学生,降低理解难度.在日常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可尝试采取以下策略实现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与微课的整合.
正所谓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能不能取得成功,导入有决定性影响,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简单而枯燥的,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再一味使用传统的灌输式、口头讲授式教学方法,更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此时教师就可整合微课为学生导入新课,用视听效果俱佳的微课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品质,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就可借助微课精简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自主探究,形成优良数学思维品质.
例如:针对平行四边形的内容,初中生在小学已经认识平行四边形,对它有直观感知,且刚进入初中时也学过相关的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所以教师可基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让学生观看约6~8分钟的微课视频,自主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与性质,为学生继续学习推理和空间图形等知识奠定基础.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点精简成两个,即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简单,且学生必须要掌握平行四边形概念并学会探索,这对以后学习正方形、矩形、菱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有重要意义.通过整合微课生成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概念与性质的探索过程,在精简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概念、性质的识别,让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内容,更顺利地找出多个图形的相同点、不同点,理解不同图形的概念,不会相互混淆,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习题训练是初中数学教学绕不开的环节,在讲解数学知识以后选择典型习题训练学生解答,之后教师评价和总结,这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步骤.如果教师能通过整合微课加强习题训练,让学生做好典型习题,不但能丰富他们的审题经验,还能让学生掌握解题诀窍,形成知识正迁移能力,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长期保持数学学习热情,提高数学能力.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基于线段图对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加以分析,通过路程、时间、速度的相互关系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在微课中,教师先创设趣味性的行程问题情境,即:阿杰和浩浩同时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出发,同向而行.阿杰的行走速度是每小时7千米,浩浩的行走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且阿杰带着一只小狗,小狗的前进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小狗随着阿杰一起出发,向浩浩跑去,碰到浩浩之后即刻回头跑向阿杰,碰到阿杰之后再马上回头跑向浩浩,如此循环,直到阿杰追上浩浩才停止,问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解决该问题需要从基础入手,先做好基本题的训练,即:某站开出一列慢车,行使速度是每小时98千米,30分钟之后该站开出另一列快车,和慢车同向行驶,如果快车在两小时后才能追上慢车,问快车的时速是多少?在该基本题中,学生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之后求解,掌握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之后再基于线段图分析微课的问题,学会运用解题知识、迁移解题方法,快速正确解题,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微课给初中数学教学注入新元素,实现对教学的有效补充.但数学教学与微课的整合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开发和探索,通过将新课导入、教学过程以及习题训练等微课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奠定基础,从而逐渐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促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