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砂器的跨材料延伸

2018-09-21 07:44白玥
陶瓷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匣钵砂器漆艺

白玥

(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市, 404100)

单一地追崇西方审美风潮成为主导我们生活的风向,加上传统审美教育的缺失,我们从祖上流传下来的手工艺看到的是疲惫、被保护姿态。工业文明的快速渗入,改变了四川雅安古老砂器的命运,让荥经砂器规模一度急剧缩小。荥经砂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项传统制作工艺在2008年被国务院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荥经砂器由于其独特的材料和独有的烧成过程,最终呈现出的金属色泽和变化莫测的由黑到灰的颜色变化。这是荥经砂器的制作者们经过几百年的劳作实践和经验总结,归纳出一套饱含智慧的适宜他们本土材料和乡村环境的制作方法。可贵的是,在中国西南地区以外,几乎没有像荥经砂器这样的煤加黏土的复合陶瓷材料制作出现。 砂器的更新换代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是荥经砂器产业规模锐减的重要原因。如今时过境迁,古老的砂器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砂器作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节奏,优雅延续其生命活力,有效的改造途径势在必行。以2017年7月四川美术学院工作坊在荥经的创作实践作品,分析荥经砂器跨材料工艺延伸的可能性并进行试验,探讨设计中的复杂性与设计中材料的多种可能性。希望用开放的,发展变化着的方式,传承传统文明沉淀的手工艺文化价值,对于在现代都市土壤中推进砂器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

跨材料的工艺延伸,是不局限于专业性学科的束缚,反而将一种新的潜能重新带回自身,由于它着眼于如何能令不同领域一同运动一起变化,从而将自身从原有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产生出另样的空间。从艺术角度出发,创作者们将荥经砂器作为主要材料媒介而创作的当代手工艺术,这是一条传承工艺的新路线。这是开放的、自发的、生成的传承,而拘束于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的传承,这是对于优秀民族传统工艺的补充和更新。荥经砂器要想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发展,应该互换新工艺和新工具,制造新的创作行动,开辟新的生产思路。运用多种材料围绕传统手工艺记忆进行创新,是当下实践与传统相连的。通往过去也通往未来。

“白月·黑月”是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白玥三年来的研究选题,用黑白灰三个基本的色彩探寻世界文明中属于“月亮文化”的语言。这组“月蚀”是在荥经砂器的启发下诞生的,萦经砂器的材质和不同色度的灰色与黑夜的深邃不谋而合。在荥经当地有很多废弃的窑具--为烧制砂制茶具的匣钵及圆形盖子,砂器茶具因为砂质泥料细腻、器具较薄需要有匣铂罩-住隔绝猛烈高温,匣钵及盖子如果没有破损就反复使用。匣钵上面留存着一次又一次的烧制痕迹,多次烧制破损之后因无法再使用被丢弃。这些无法处理的生产垃圾,由于经历无数次的烧制而留下厚厚的银色肌理,匣钵土以及碳烧制粘连在一起经过还原坑内无数次强还原以及弱还原形成的银色金属色泽和黄色珍珠色泽,这正是荥经砂器独具魅力的质感。在走访荥经六合村的作坊,到处都可以看见劳动者的使用痕迹与泥土的气息。在这里,锈迹斑斑的秤杆,破旧的袈裟,烧废的断裂垫圈,一切的一切都静静的见证了在以往的岁月中这块土地上为艰辛生活人们所付出的种种努力。而今,这些破碎痕迹的物品依旧是旧时岁月的纪念物,白玥收集了一些废弃的破损匣钵盖子,试图用一种怜惜的心情去审视它,处理它,就能够使我们回想起往昔文明,唤起劳动的尊严和价值。在创作中,汲取砂器自身美学特质,融合四川传统漆艺的制作方式修复和二次创作。四川漆艺早在汉唐时期,就被誉为"蜀中之宝"。试图用漆艺的方式转化和超越已有的砂器古老工艺,将传统思想单一荥经砂器的吸收来自于其 他工艺理念的营养。白玥把跨专业的工艺手法和媒介应用引入荥经砂器的工艺流程中来,打破原有传统陶瓷工艺的旧有形式,从而配置衍生出新的工艺技法。用大漆调和1000目的细腻瓷粉修补匣钵表面缝隙之后,反复上玄色推光漆进行打磨抛光使漆黑如镜的幽深光泽,与银砂的涩重质感互为映射,使作品既有材质的美感又有工艺的制作感。该作品的制作是跨专业的工艺,它在实用传统砂器制作技法的基础上引入漆艺工艺,试图突破原有砂器工艺的局限性。这样跨专业的思维使荥经砂器的制作更加丰富且更具创造性,这样的新尝试是对于传统砂器工艺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传统工艺外延的扩展,这为荥经砂器和其他手工艺材料跨界与融合做了一个范例。

图1

四川美术学院学生覃飞横跨不同专业,避免单一和专门的工艺技术,引入和结合金属工艺。试图转化和超越已有的砂器工艺,将传统思想单一荥经砂器的吸收来自于其他工艺理念的营养,覃飞把跨专业的工艺手法和媒介应用引入荥经砂器的工艺流程中来,打破原有传统陶瓷工艺的旧有形式,从而配置衍生出新的工艺技法。已烧成的砂器能直接接触火,并能承受急速直线升温的特性,这为与金属工艺进行融合提供了条件。覃飞将熔点为200℃的金属锡细丝置于砂器作品上淬火,让锡熔化于砂器致密的表面,液态锡深入砂器壁细密微孔内,嵌入固定于其中,冷却即刻固定。该作品的制作是跨专业的工艺,它在实用传统砂器制作技法的基础上引入金属工艺,试图突破原有砂器工艺的局限性。这是一种非传统型的陶艺与漆艺作品的结合,创作的过程具有实验性、特殊性、个体性、偶然性,拓宽砂器的艺术语言表达。工业化的金属材料的加入与传统砂器的工艺材料形成对比,作品的语言表达也趋向综合、跨界的展现。这样跨材料的思维使荥经砂器的制作更加丰富且更具创造性,这样的全新尝试是对于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对传统工艺外延的扩展。

图1

在四川美术学院2017年荥经工作坊以实地考察研究的方式,植根于荥经本地在地特色文化形态,就当地传统的制作材料与工艺,结合工作坊参与人员的自身审美和创作理念,进行了一系列在地的设计创新。在过程中探讨设计中的复杂性与设计中材料的多种可能,荥经砂器的跨材料延伸,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创造,是摸索人类文明技艺的一个必要性步骤。跨越材料特殊性的界限,让创新的跨材料砂器作品去接受时间和社会的考验,融入传统,增强新一代手工匠人传承优秀手工艺的使命感。从功能特征、材料特质、跨学科思维等多元化设计思维创作出具有创新性与现代感的传统手艺的新器物,并为当地荥经砂器这一传统手工艺文化注入来自高校的新鲜血液。此次工作坊活动中以文化解读和无学科运思为主导,试图用对于荥经砂器这一手工艺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的了解,进行在地设计,希望振兴地方文化,帮助城市文化之认同与转型。每个成员根据作品的美学倾向充实了银灰色的砂器世界,为砂器艺术激发出新的生机,作先行者为砂器的未来发展的多元化可能进行探索,深化设计产业对与社会的影响与意涵。

注释

①Chandra L. Reedy,Pamela B. Vandiver,何汀等人,四川煤粘土复合陶瓷研究[J],艺术与考古学中的材料问题十一,2017(XI):2043

猜你喜欢
匣钵砂器漆艺
非弹性分析方法在除砂器设计中的应用
辊道炉中匣钵对磷酸铁锂冷却效率影响的热仿真分析
废匣钵粉加入量对堇青石-莫来石质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关于陶瓷色料生产中匣钵选用的几点建议
繁昌窑匣钵特征及“上”字铭功能分析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砂器:百年窑火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