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开礼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意义;策略
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消亡。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场地。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积累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播的重要性
(一)弘扬爱国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需要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弘扬。特别是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精神,是传统文化的永恒主题。在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爱国主义诗人的诗词歌赋,阅读历史上的爱国故事等。
(二)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所形成的坚强的民族品质,艰苦奋斗就是勇于超越自我,敢于顽强拼搏,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秉承的重要教学理念,让小学生从小就明白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义。
(三)接受外来文化的挑战
当前社会,网络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小学生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接触网络,从而了解更多的外来文化,而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则缺乏兴趣。例如,一些学校注重西方节日,在类似于圣诞节这类节日时,学校校园里到处都是圣诞树,挂满了圣诞礼物,也有教师扮成圣诞老人的模样,而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则缺乏宣传。此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喜欢日本动漫,而对于本国的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在情境体验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学习古诗词来了解传统文化,这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和疑惑。与此同时,由于古诗词的内容比较单调,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的心理。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对内容感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效率,教师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教师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感染学生,教师要热爱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同时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影响和感染学生。传统文化不仅是一门知识,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弘扬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就是借助班级文化墙来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与交流,制作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海报等,让学生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行整理和归纳,运用图片及文字的形式对其进行展示。教师将学生制作的海报张贴到班级文化墙上,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
(二)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开展汉字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一般来讲,小学时期是记忆力最好的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会足够多的汉字,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百家姓》等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为小学生认识汉字奠定基础,运用多媒体设备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汉字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造字法进行重视,包括形声字、象形字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在传统文化中“江河”,代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是所有河流的代称。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扮好领头人的角色,比如在书写粉筆字的过程中,小学生基本上都会仿照教师的字体书写,久而久之,很大一部分学生书写的汉字与教师的字体很像,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板书书写规范,需要运用工整楷体书写,进行齐整的排版,视觉上要达到美观大方。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师的陶冶和熏陶下让学生喜欢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俊海.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
[2]马桂花.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7(11).
[3]叶妙诗.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