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燚 张振艳 刘晓君
摘要:大学生“微商”已经成长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特殊电商群体。由于大学生在思想、阅历、价值观等方面仍然处于发展成长阶段,容易受到不良环境、负面因素的误导和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郑州大学30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掌握了校园“微商”的现状,深入分析了目前校园“微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校园“微商”,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关键词:校园“微商”;风险防范;自我保护;教育机制
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购物、跨境电商等网络概念和营销方式的发展,各种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微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是利用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运营和管理的一种新型电商组织形式。校园“微商”,则是指从事“微商”的在校生群体,他们大多以个人朋友圈为平台进行商品交易。部分大学生在从事“微商”的过程中无法平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笔者通过对大学生校园“微商”的调查研究,分析他们对“微商”的认知程度及“微商”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全面了解大学生“微商”的情况,引导其正确认识校园“微商”,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选取了郑州大学3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院系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4份,有效回收率为94.67%。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从基本情况、了解程度及参与程度、态度及信任度、生活及学习影响、提出建议五个方面进行设计。
2.研究工具与方法
此次调查问卷采用的是自制的《大学生校园“微商”现状调查问卷》,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和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就大学生对“微商”的了解、评价,“微商”对学生影响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校园“微商”的现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
3.调查结果的质量控制
此次调查在实施前,对班级学生负责人进行了统一培训,对问卷的使用方法和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说明和解释;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班级学生负责掌控现场秩序,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安排有专人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复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
二、結果与分析
为了全面地了解“微商”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建立校园“微商”预警教育机制,笔者以郑州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研,调查问卷质量整体较高,分析结果可信。
(一)基本信息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大学生对“微商”的了解程度及参与程度分析
“微商”,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平台进行商业运营的模式。从图1中可以看出,参与此次调查的大学生都使用QQ,而使用微信和微博的人数也占有较大比率,这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社交平台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结合图2、图3和图4综合分析,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微商”大军之中,但大部分人并没有对这一行业进行深入了解,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同学的推荐”以及“QQ空间、朋友圈的宣传”获取相关信息,大多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产品的代购代销。
(三)大学生对微商的信任程度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5%的学生从“微商”那里购买过产品,其中达到完全满意程度的仅占2%,大部分学生购买的产品或多或少与当初的宣传存在出入,而产品有严重质量问题的比例高达12%。同时,由于在购买过程中涉及个人信息(如电话、家庭住址等)的传递,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微商”无法完全保证自己的隐私和财产安全。
(四)“微商”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
校园“微商”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初期阶段的营销与推销难度比较大,因此大多数人喜欢刷屏,招致好友反感,严重影响与他人的友谊和交往。图5显示,这种宣传效果并不理想,只有13%的学生表示“对感兴趣的商品会主动询问商家,并有购买的想法”,而43%的学生明确表示出对这种刷屏行为的反感。显而易见,“微商”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五)“微商”对大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分析
目前,“微商”的营销模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而且做的过程中容易“越陷越深”。由于大量时间被用于通过手机学习销售、加好友、加微信群,甚至有时候凌晨还在接受销售培训,因此大部分受访学生表示承担了较大的学习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如图6所示)。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抑郁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更需要警惕的是校园“微商”存在钻监管空子、诱导学生传销、误导学生创业等风险。近几年,在校大学生由于“微商”市场火爆的宣传诱惑,投身其中最终被骗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但如图7所示,仅有12%的学生“看过相关新闻报道,认真了解过,这说明我们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校园“微商”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六)大学生对校园“微商”的态度
“微商”在各类社交平台上越来越活跃,大学生对这种现象也有自己的观点。少数学生表示比较喜欢这种购买途径,而大部分学生会和实体店进行比较再决定是否购买。大部分学生在对“微商”有过简单的了解之后,对校园“微商”的发展持中立态度,这说明他们未来可能会成为校园“微商”。如果学生能够敏锐发现商机,结合专业知识和市场需求,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创业,这是值得鼓励的。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利用微信、微博平台从事代理,玩“击鼓传花”,没有任何原创性的思考和探索,并不是好的创业形式。而一些“微商”模式与传销有类似之处,如先要缴纳会费或购买商品成为会员,需要发展下级会员等,对这种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的营销模式,我们一定要提醒学生擦亮双眼,坚决抵制。
三、调查结果的探究
在对以上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原理深刻剖析当代大学生校园“微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从而进一步找到引导大学生校园“微商”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
(一)入行门槛低,营销模式单一,刷屏引反感
“微商”大部分都是借助QQ空间、微信朋友圈进行商品的宣传,而这些社交平台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尽管广告宣传初期可能会引起朋友们的关注,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但是长此以往的“刷屏”势必会引起他人的反感.最终导致被好友屏蔽,随之而来的是朋友间沟通的减少,更严重的是可能会被好友拉入黑名单。这会严重影响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
(二)产品描述与实际不符,商品良莠不齐,降低信任度
一方面,“微商”產品的来源具有多样性,有海外代购,有国货分销,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大多数买家对“微商”的信任度并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做“微商”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商品缺乏了解,不清楚自己销售的商品的真假。他们既不会寻找稳定可靠的货源,也没有相应的宣传技巧,于是大多数大学生“微商”最终沦为小代理,收入也非常微薄。
(三)学习与创业的时间分配不均衡,增加心理压力
“微商”的从业形式虽然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但是一旦接收到客户提出的请求,就必须尽快答复和满足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微商”难免会占用学习时间来处理这些问题。同时,由于大量时间都被用于学习销售、加好友、加微信群,甚至有时候凌晨还在接受销售培训,因此大学生“微商”也承担了较大的学习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
(四)虚假骗局时常出现
目前的“微商”圈缺乏有效的监管,加入“微商”大军的人除大学生之外,还有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士,这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借助这个平台,把自己包装成成功人士,诱骗初入商界的大学生,或将其拉入传销团伙。除此之外,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在选择进行“微商”创业的时候,也很容易被一些不正规的品牌商蒙骗,然后白白损失一笔代理费。
四、建议及对策
(一)健全机制严格监管,提供良好创业环境
现阶段,“微商”的发展缺乏严格的质量评价机制和服务监管制度,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保护和惩罚措施,完善该领域的各项评价和监管制度,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该环境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二)发挥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作用,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价值观。一方面,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或培训课程,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宣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帮助其正确认识校园“微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制度实时监测,形成“三级联动”排查机制:一是学院排查,二是班级排查,三是宿舍排查,谨防学生陷入骗局、陷阱。
(三)加强知识学习,提高创业素养
大学生应该加强创业有关的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创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创业能力结构。
(四)合理分配创业和学习的时间
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微商”创业只可作为课余时间的一种活动,不可本末倒置,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大学生应该遵守科学的创业规划和大学生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在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和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创业和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
责编: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