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干
研究显示,开胸手术患者术中受手术创伤、麻醉等的影响可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而出现低体温,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血流动力学紊乱和血管收缩,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需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1-2]。本研究分析了专项护理措施在预防开胸手术低体温方面的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开胸手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2~76岁,平均(45.12±2.77)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21~76岁,平均(45.22±2.4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用传统手术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专项护理措施。(1)调节手术室温度24℃,术前半小时启动温控系统预热。(2)备好一次性吸水垫吸收术中消毒液或其他液体,以免液体浸湿患者身体带走热量。(3)术中给予保温毯覆盖患者暴露部位,保温毯温度维持在36~37℃,术中必要情况下可采用红外线取暖器对患者进行紧急保暖。(4)术中最大限度缩小身体不必要的暴露面积,减少热量失散。(5)术中先预热输注液体,在恒温箱预热至41℃,对于红细胞悬液输注者则预热至37℃之后输注,输注过程用输液加温器将血液控制在37℃以下。冲洗液同样预热至37℃之后应用[3-4]。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术中体温、术毕体温、术中出血量、离院时间;手术后PT、APTT监测值;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满意15例,较为满意17例,不满意12例,总满意度为72.73%;观察组满意29例,较为满意15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为10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后PT、APTT监测值分别为(14.51±0.67)s、(32.13±1.51)s,优于对照组的(18.47±0.11)s、(36.21±1.4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中体温、术毕体温、术中出血量、离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1例低体温,1例躁动,1例寒战,发生率6.82%。对照组3例低体温,2例躁动,3例寒战,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20.45%。
表1 两组术中体温、术毕体温、术中出血量、离院时间相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体温、术毕体温、术中出血量、离院时间相比较(±s)
?
手术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往往可出现体温降低和凝血功能障碍,不利于维持患者正常生命体征,可导致手术风险增加和术后并发症增多。传统常规围术期护理的重点在于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往往忽略了对患者的有效体温护理[5-6]。而专项护理措施的开展可从多个方面入手,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在正常水平,预防低体温的发生[7-8]。其主要从暴露面积的缩小、手术室内温度的调节、额外增加保温毯覆盖暴露部位、红外线加温、液体输注加温、血液制品加温和灌洗液加温等方法,最大限度减少热量丧失,维持患者固有体温,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12]。
本研究中,对照组用传统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专项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体温、术毕体温、术中出血量、离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PT、APTT监测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专项护理措施在预防开胸手术低体温方面的效果肯定,其可通过多项措施促使患者体温维持在合理的水平,避免低体温的出现,且可有效减少术中创伤出血,减轻创伤,维持凝血机制正常,加速术后康复出院,提高满意度。
综上所述,专项护理措施在预防开胸手术低体温方面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凝血功能正常,减少术中出血,加速出院,提升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