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林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从而引发的一种出血状况,属于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1-2]。本次旨在研究时间护理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效果,现做如下汇报。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4)与对照组(n=44)。实验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6.5±13.5)岁。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6.2±12.8)岁。将两组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传统给药时间内进行给药;实验组给予时间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脑出血发病较快,护理人员要劝慰患者,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缓解其心理压力。生物学家指出,人体每天在9:00—11:00、下午4:00—5:00、晚上7:00—9:00为精神活性提高的时间区,喜欢与人接近、情绪较好、乐意回答别人的问题。在一天的时间中,只有晚上医护操作较少,病区环境较安静,在晚上7:00—9:00医院安静的时候进行心理疏导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使患者较快的进入到角色当中[3]。(2)临床常术后多进行脱水药物的服药,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脑水肿控制程度,制定药物治疗的时间长短和间隔[4]。(3)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应在最佳康复时间19:00—21:00内进行锻炼,在进行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加强大神经功能的训练[5]。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避免不良心理情绪导致患者人体血管的紧张性和血压升高,且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其他疾病的产生。康复训练的时间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的2天内,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结构具有一定的重塑性,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再生或恢复,在患者急性发病期,帮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采用合适的体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4)若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应禁食,或实施营养支持。术后要加强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入,但必须控制钠盐的摄入量。建立安全的有效的给药通道可以,可以避免肠道菌群易位,有助于早期发现上消化道出血。(5)晨晚间确保患者口腔卫生,避免出现口腔溃疡,便后对患者会阴部进行擦洗,并定期进行擦浴和体位更换,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6]。(6)在一天的时间中人体体温在16:00—20:00最高,4:00—6:00最低,血压遵循白昼升高、夜晚降低的原则,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夜间巡视,避免患者在夜间出现并发症。
分析两组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住院时间。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住院时间对比(±s)
?
时间护理可以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理规律,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合患者的生理和病理时间规律进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7-9]。在19:00—21:00进行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摆脱心理上的困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存性和配合度,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用药时间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脑水肿控制程度,制定药物治疗的时间长短和间隔,可以使药效充分发挥。应用时间护理是根据人体生物节律性变化来进行护理干预,再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物周期特点,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规律的基础上,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复发,有效的促进疾病的康复[10-11]。人体体温、血压等都有近似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节律变化,按照人体的生理周期给药可以提高药效,降低不良反应。时间因素在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合理的分配护理时间,做到因病、因时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
综合上述,时间护理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明显,住院时间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