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的国内研究综述

2018-09-19 09:14白雯
教育界·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生评价

白雯

【摘要】目前国内针对学生评价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更缺少对国内已有文献梳理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在对国内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评述,以充分了解国内学术界对学生评价研究的主题、进展与不足。

【关键词】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理论;学生评价模式;学生评价问题;学生评价改革

考核是伴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起源于古代中国,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评价却出现在西方国家。学生评价是帮助大学院校有效获取学生阶段性发展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帮助大学院校及其教育者和管理者了解学生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帮助大学院校进行有效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知,西方学界对学生评价的研究开始于1950年,相反,国内学者对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评价的研究历史并不长,笔者手头所掌握的我国最早关于学生评价的研究开始于1987年。李俊勤针对高等院校中学生评价使用定性方法的弊端,建议在学生评价中采用Fuzzy三级综合评判的方法。

一、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学生评价

學生评价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哈佛大学,兴盛于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有研究者指出,美国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院校的教育效能,在美国高等系统内部已经构建起包括院校、专业和课程等多个层面的学生评价体系。孔令帅等对美国校本和增值性学生评价进行了研究,指出美国校本学生评价具有地方课程、标准和评价与州保持一致,合理利用学生评价信息,并对评价信息进行审视和检验,重视教师在校本学生评价中的作用的特点。同时,王凯论述了英国的国家考试、教师实施的评价、学生反思性自评与互评的学生评价体系。但是,国内研究者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多集中在英、美国家,忽视了德国、法国等其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学生评价的实施,更缺少对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

二、关于学生评价理论的研究

已有文献关于学生评价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教育学家加德纳(Gardner)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勾小群详细探讨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生评价的主要特点,包括评价指导思想、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及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关系等。(2)人本主义。国内研究者认为人本主义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及培养“自我实现”的人。同时,他们认为基于人本主义的学生评价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在评价过程中一是以人为本,二是以学生为评价主体,三是评价内容多元化,四是因材施评,五是评价结果处理要充分体现人文主义关怀。

三、关于学生评价模式的研究

关于该主题,已有文献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研究。于晓霞认为发展性学生评价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其评价的功能与目的侧重于学生的发展,把发展作为出发点,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确立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但是,也有研究强调在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中要注意不能将发展性学生评价与传统量化评价对立起来,不能过分夸大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功能。另一方面是对形成性学生评价的研究。研究者对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方法及策略都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领导重视、政策引导、进一步转变普通高校学生评价的观念;深化形成性学生评价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改进学生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学生评价知识和技能水平,积极支持教师开展形成性学生评价实践等对策建议。

四、对学生评价体系问题和改革的研究

已有文献对学生评价体系建设和改革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两类。(1)介绍现有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学生评价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以下问题:评价目标偏离了教育目标,学生评价主体偏重教师,尚未形成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评价内容注重书本理论知识,偏重知识记忆和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知识获取过程、能力、情感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不利于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和人格发展。(2)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研究。研究者认为应在高校学生评价改革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应该用动态评价替代传统的静态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学习潜力,重在了解和干预被评价者的元认知及非认知因素,重在关注干预和教学的过程而非评价结果。

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知,国内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学生评价,且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第一,国内研究者对发达国家学生评价的研究仅局限于对其现状的介绍。尽管有些研究回顾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评价,但仍然缺乏对西方发达国家学生评价实践主题的研究。第二,对学生评价的研究成果集中于微观层面的研究,缺少结合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生特点的中观层面的研究。第三,在已有文献中注重经验借鉴和理论探索方面的研究较多,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对学生评价理论的介绍、对评价模式的解说、对学生评价问题的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建议的研究。但是,缺少运用访谈法、统计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进而了解学生评价在本科教育中的现实状况,继而发现问题,以一定理论为分析工具分析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寻找解决对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DuBois PH.A test-dominated society: China 1115b.C.-1905a.[J].D.Testing Problems in perspective, 1966: 29-36.

[2]李俊勤.关于学生评价的Fuzzy三级综合评判方法[J].韶关学院学报,1987(02):31-42.

[3]王灿明.美国高等教育扩张时期的学生评价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04):97-101.

[4]郭芳芳,史静寰.美国大众化高等教育中的学生评价研究:缘起、内涵与实践[J].教育科学,2014(03):90-96.

[5]孔令帅,杨锐.构建良好的校本学生评价体系——美国《校本学生评价体系探析》报告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4(24):10-14.

[6]王凯.英国学生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10):67-70.

[7]勾小群.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生评价改革——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建构[J].文教资料,2007(29):81-82.

[8]王鹏.基于“人本主义”的学生评价[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2):111-113.

[9]于晓霞.传统学生评价与发展性学生评价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103-105.

[10]乔淑霞.浅谈发展性学生评价[J].教育探索,2010(12):35-36.

[11]王宙.普通高校形成性学生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2]梁红梅,李刚.对话式学生评价的缘起袪魅与追问[J].当代教育科学,2010(06):3-6.

[13]王锦.高校学生评价问题及教学策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3):400-402.

[14]潘玉驹,何毅.凸现学生主体性:高校学生评价改革的必然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4):3-5.

[15]丁朝蓬.动态评价对学生评价改革的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08):4-7.

猜你喜欢
学生评价
加强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班级管理
有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
“高职学生”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探析
基于学生评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