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之我见

2018-09-19 09:14颜秀娟
教育界·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卫生习惯培养方法

颜秀娟

【摘要】加强对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卫生环境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加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文章就农村中学生卫生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解决对策展开了叙述。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卫生习惯;培养方法

一、前言

对于中学生来讲,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影响以及反复的个人实践、旁人的督促、提醒才能逐渐形成。也就是说,这是条件反射长期反复形成动力定型的结果。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之后,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形成习惯模式,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快乐成长,形成讲卫生的社会风尚,促进校园文明建设,更有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农村中学生形成不良卫生习惯的原因

首先,在农村地理环境下,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再加上没有相关的设施进行防护,很容易造成地面积水的出现以及淤泥的堵塞,学生无法根据自然环境进行卫生的打扫。再加上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教室大多是水泥地面,无法进行深层的清洁,只能对地面的垃圾进行打扫,学习环境较差,对卫生的打扫难度较大。同时由于学校资金限制,为学生提供的打扫工具较少,且都大多为基础的工具,无法进行全面的打扫,所以在学校内学生无法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

其次,由于农村地区人们的卫生观念比较薄弱,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卫生习惯的培养缺乏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以严格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影响,不仅仅破坏了学生的卫生意识,也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良的卫生习惯,影响个人素质,破坏环境卫生,从而养成较差的生活习惯。

再次,学生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影响而缺乏卫生意识,所以没有认识到卫生习惯对于人的影响,对于生活中的不良现象缺乏认识和反思,以一传百,造成学生整体卫生情况的下降。再加上学生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条件可以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所以在生活中处于无法改变的状态,卫生习惯的培养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进行支持。

三、农村中学生的卫生现状

首先,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处于落后的状态。学生的衣服、书包、鞋等个人衣物没有按时进行清洗,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另外,部分学生的头发和指甲长时间不剪,影响学生的形象,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而在课余时间,学生在食堂吃饭前没有洗手,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学生由于缺乏卫生意识,所以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缺乏能动性,卫生习惯较差。再加上学生所处的环境相对比较落后,对卫生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生活中没有良好环境的影响,所以就会导致学生卫生习惯建立不够完全。

其次,学校的公共卫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学校内,学生对校园卫生的保护意识较差,部分学生随地乱扔果皮纸屑,在教室内随地吐痰,不仅破坏了学习环境,而且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教室的公共卫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班级班风的建设,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

四、培养中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

(一)注重卫生意识的培养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还都不健全,需要学校加以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在学校可以享受到更加健康的环境,在学习中也会更加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举例来讲,在部分学校举办卫生宣讲大会,邀请专家进行相关卫生知识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不良卫生习惯。专家在讲解的过程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详细的说明,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并逐渐加以改正。另外,部分学校开展卫生评比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比赛,各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卫生大扫除,根据班级内打扫卫生的干净程度来进行评比,对于评比中卫生状况较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和獎励,并奖励流动小红旗,引起学生对卫生习惯培养的重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二)家长、教师以身作则

对于学生来讲,在成长的过程之中需要榜样的作用,在学校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在家里需要家长的教育和指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一样,需要进行不断的教育和感染,帮助学生建立起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举例来讲,学生的日常穿着受家长的影响较大,家长会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审美来为学生挑选衣物,部分家长注重孩子的衣物卫生,为学生挑选的衣物容易清洗,且着装整洁,在日常生活中会定期督促学生进行衣物的更换,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不受卫生因素的影响。在学校内部,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卫生意识的提醒,以更严格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例如在放学后,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卫生的打扫,通过对桌椅的重新摆放以及地面的清扫,为学生第二天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感受到了卫生习惯对于自身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训练,卫生习惯的培养也是一样,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及深,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举例来讲,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卫生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衣物的整洁,保持座位的干净,对自身的卫生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和改善;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集体的方式来改善卫生环境。比如可以在课下进行大扫除,对班级环境进行布置,定期整理座位上的杂物。也可以通过制定班规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并根据班级的人数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卫生的打扫,逐渐形成定性,实现学生在校内日常清洁工作的持续进行,逐渐将卫生习惯融入学习生活中,使卫生习惯的建立和保持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五、结语

学生在生活中卫生习惯的建立会使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终身受益。虽然农村中学生的卫生习惯处于落后的状态,中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不断的坚持,发挥学校教育功能的主导作用,配合家庭、社会教育等实践活动。同时,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卫生习惯的培养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对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付丽蓉.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中的角色[J].教育, 2017(05):53.

[2]穆娜娴.浅谈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J].考试周刊, 2017(47):31.

[3]余永娟.让良好的卫生习惯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J].考试周刊, 2018(06):36.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生卫生习惯培养方法
向自己道歉
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