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峰
摘 要: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存在问题;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口头答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判断、推理巩固旧知,获取新知并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如果课堂提问不科学、不恰当,问题过于偏难或过于简单,就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目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提问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笼统贪乏,中心不明确;(2)过于简单,无需动脑;(3)面面俱到,缺乏主次;(4)问题过深,超出实际;(5)机械呆板,拘于模式;(6)随意发问,缺乏条理;(7)一问即答,不留思考时间;(8)对待回答,反馈不当。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在新知识和旧知识连接点的地方进行提问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非常紧密,每个新知识都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中“退位减”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些已学过的且没有退位减的式子(43-13;88-62;92-71;56-16等),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将“56-16”变换为“56-18”,让学生观察比较:“56的个位上的6减18的个位上的8不够减,怎么办?”教师设计了一个疑难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的提问是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容易接受,从而激活课堂。
二、在学生学习困惑的地方进行设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人的思维都是在“思”与“疑”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抓住突破口,在学生学习困惑的地方,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问题,使他们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这样,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他们的思维已经被激活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中,当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后,教师趁机提出问题:“同学们,奇数一定是质数吗?偶数一定是合数吗?请举例说一说。”这两个问题,教师就是利用学生学习上的困惑,认知上的“冲突”来设计的。因为学生对“奇数和质数”“偶数和合数”的概念极易混淆,难以理解,常常把奇数当成质数,偶数当成合数。在教师有效的提问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弄清了奇数和质数、偶数和合数之间的区别。
三、在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地方进行发问
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教学重难点极易突破,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也能透彻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交流,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达到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学内容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这样设计提问:“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是不是所有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举例来说一说。”教师抓住了如何求三角形面积的关键点(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探索,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在学生思维盲点的地方进行追问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年龄、经验的局限或者惯性思维的影响,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往往表现出孤立、肤浅的特征,也会出现认知的盲点,或是不知,或是偏知,或是窄知,这就是思维盲点。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善于利用学生思维的盲点设计问题,定能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中“认识厘米”这一课时,教师为了使学生认识、理解1厘米有多长,利用投影演示一把厘米的尺子,让学生明白尺子上的“0”到“1”之间是1厘米,然后教师提问:“尺子上的1到几是1厘米?”学生回答:“尺子上的1到2是1厘米。”教师接着问:“这是以尺子上的1为起点的。那么以2、3为起点呢?”学生纷纷作答:“尺子上的2到3是1厘米,3到4也是1厘米”。“好,回答得非常棒。”教师追着问:“谁说说在尺子上4到几是1厘米?但不能说5。”这时学生愣了,课堂出现了短时沉寂。这就是学生的思维盲点,从4到5是1厘米,是顺向思维,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平时数数都是习惯从小数到大,画线段一般也是从左画到右,往往想不到“从4到3也是1厘米。”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终于说出“从4到3也是1厘米。”利用学生思维的盲点,老师通过“于无疑处质疑”——突然问“4到几是1厘米?不能说5”,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无疑到有疑到解疑过程,激活了课堂。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才能开拓学生思路,达到理想的效果。只要教师问得科学、问得合理、问得恰当,课堂提问定能“问”出一片精彩。
参考文献:
[1]陈娟.“提问”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
[2]冯昊.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设计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