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天下到治天下:领导环境变化对领导行为的影响探析

2018-09-18 09:44王梓轩
现代交际 2018年10期
关键词:领导者

王梓轩

摘要:领导环境的变化会对领导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古代军事开国的领导者为例,从自然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开国前后的领导环境变化情况。并据此从决策、用人和领导方式三个方面分析开国前后领导环境对领导行为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认为领导环境变化对领导方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目标设置实现。

关键词:领导环境变化 领导方式 领导者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0-0240-02

一、概念界定

领导环境指对领导活动造成影响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要素影响领导行为模式的社会氛围和外在条件。构成领导环境的变量主要有自然变量、政治变量、文化变量和社会变量等。

二、开国前后领导环境的变化

(一)自然环境变化

自然环境指气候、地形地貌、资源、海陆位置等,是最基础同时最易观察的环境。

自然环境变化指政权所涵盖的自然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叉的政权最为明显,考虑到农耕民族征服游牧民族土地的现象较为少见,故而常见的是游牧民族(或渔猎民族)在战争状态下从草原或山林环境逐步发展到草原、山林与平原并存的环境,例如游牧民族建立的蒙元政权和渔猎民族建立的女真政权。

(二)政治环境变化

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制度、政局情况、政权支持度、政治派系情况等。

在战争阶段,政权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零和博弈思维下,都以终结其他政权为目的。发展本政权经济实力,提升军事实力和人才素养,谋求本政权利益扩张,均以灭亡敌人为目的。上下一心,凝聚力强。因为零和博弈思维,均可以为整体利益作出个人让步,利益一致性很高。战争结束后,原有敌人消失,不再有纽带将个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利益迅速分化,利益多元化局面显著。

(三)文化环境变化

文化环境指文化传统、文化意识、道德风尚、个人价值取向等。

战争时期的文化风格,以尚武同时感叹离乱为主,典型的是曹操诗歌作品。同时,在战争状态下,功利主义甚至违反伦理道德的现象发生率明显升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乱世中很多人为了确保生理需要而放弃了高层次需要。由此带来生活普遍道德滑坡,当战争结束时,重建社会道德的需求无疑会对领导行为产生影响。同时,功利主义带来的,还有政权选拔人才的标准。乱世之中,唯才是举,不顾出身高贵与否,不顾其个人品德。盗嫂受金的陈平,如果生在汉朝治世,恐怕无法躲过乡议和清流的批驳,但在乱世,则能凭借才华步步高升。到了和平时期,则更加看重人才道德素养,有才资德帅的说法。如经历过战乱与安定的魏征所言:“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

(四)社会环境变化

社会环境指社会心理、意识形态等。

军事开国的过程往往伴随着长时间征战,无论是政权领导集体还是底层百姓通常都对长久战争和战争造成的破坏倍感厌倦。战争状态下,大家在一致的目标(这个目标即灭亡敌人,其深层含义即实现和平)中奋不顾身甚至热血沸腾,战争结束后则迅速转而倾向和平。这个转化过程在民众中普遍较快,在高层领导中的传导速度则较慢。

三、开国前后领导行为的变化

从过程上看,领导行为可分为决策、用人和领导方式等方面,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开国前后领导行为的变化。

(一)决策

开国前后决策明显有趋于保守持重的特征,逐步褪去战争状态下的刀光剑影色彩。李世民作为唐朝打天下的核心人物之一,在唐朝开国之战中有平定西秦时的咬牙坚持,有过虎牢关反击时的亲冒弓矢,本身是一个好战善战分子。但当国家稳定之后,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咄咄逼人,李世民的措辞却明显偏向和亲,房玄龄也以“户口未复”为理由附议,可见其决策特征已经从战争状态下的激进转向和平状态下的慎重保守。观察决策行为从激进到保守持重的变化,可以从背后看出自然、政治和社会环境对其的影响。当战争总体上结束后,无论是完成全面统一还是部分统一,总之进入势均力敌的稳定状态。对于疆域外土地,或是无力征服,或是无法征服。前者意指并列政权实力相当,互为敌国,无力灭亡另一方。后者政权完成华夏统一后,会发现周边地理环境对于扩张有明显制约作用。

(二)用人

开国前后的用人呈现两种变化特征,一方面是用人思路逐步去功利化,另一方面是逐渐完成核心人才更替。贞观五年时,李世民亲近治书侍御史权万纪等人,“以谮毁为是,告讦为直,凡所弹射,皆非有罪”,听任其污蔑房玄龄等元老重臣,魏征隐晦地指出李世民实际上是靠这些近臣削弱旧臣的积威。用新人打压旧臣的逻辑在于,近臣权力来自于领导者,完全依赖领导者,尽管他们能力不足有时会造成损失,但于大局无碍。相反可以利用他们打压在整个领导环境内都有独立影响力的重臣,避免其危及领导者地位。从成本—收益情况来看,这样做可能造成的损失仅是一定程度的混乱,但在政权外部环境稳定,且混乱可控的情况下,这种成本非常低。而带来的收益是敲打可能危及领导者地位和传承的臣子,使政治环境多元化。

(三)领导方式

开国前后领导方式逐渐趋于制度化,领导权威从魅力型转向传统型。一方面领导制度逐步建成,被领导者的分工、权责更加清晰明确。此时建立的制度往往也参考了战争时的领导模式并總结前朝经验。例如光武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之举。另一方面,重新确立明确的尊卑体系和社会流通渠道。最典型的无疑是刘邦在统一之后采纳叔孙通的意见建立宫廷礼制,使刘邦感到了身为人主的尊贵。不仅在农耕民族内部,当游牧民族完成区域统一后也会通过制度化方式巩固自己的统治,耶律阿保机在消灭反对势力后便违背契丹传统,打破了选举部落首领的方式,制定法律,设立官职,完成了部落向国家的转变。

四、环境对领导行为的影响路径

在上述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领导环境通过影响目标设置进而影响领导行为。就军事开国领导者而言,自然环境制约了进一步军事扩张的可能,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对和平的诉求使得以战争维系政权并终结敌对政权这个旧的目标不合时宜,必须更换。在旧有目标失效后政治利益多元化局面出现且亟待整合,迫使领导者提出新的目标。综合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的整合重建需求,领导者提出维系政权的新目标。政权稳固后领导者逐渐放弃激进决策模式,趋于稳妥;为顺应重建社会需求并确保领导权威,领导者改变用人思路,保持朝堂制衡并使各利益集团都有代理人和发言权;领导方式趋于制度化,以保障领导地位传承。

五、结语

领导环境通过影响目标设置改变领导行为,在变化了的领导环境下领导者需要设置新的目标,并以新目标凝心聚力,进行与目标相适应的领导。就本文主要举例的军事开国领导者而言,对当下社会的启示是转业军人安置问题。转业军人也面临着环境的重要变化,要在非军事环境发展,必须减少军事环境对其行为的影响,并根据环境设置新的目标并保持与之适应的行为。在更宏大的层面上,国家领导者也需要时刻关注领导环境的变化,顺应时势,及时设置新的目标,并改变领导行为。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2]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3]吴兢.贞观政要[M].北京:中华书局,2011.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领导者
微软CEO纳德拉MWC演讲:伟大领导者的三大特质
你是哪一流的领导者
人力资源管理中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你是否胜任领导工作?
新人向领导学什么
你是哪一流的领导者
Salesforce.com被Gartner列入领导者象限
卓越领导不为人知的三个秘密
温总理答记者问精彩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