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德荣
摘要: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西迁精神都产生于我省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经对陕西乃至全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相沿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为今天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综其所述,“三大精神”除各自特点外,其相通之处集中体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和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三大精神”不仅是陕西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关键词:延安精神 梁家河精神 西迁精神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0-0001-02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其共有的政治底色
延安精神是以延安为地域坐标,以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为时间跨度的特殊历史阶段,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地相结合,以中华民族的独立为己任,以革命必胜的信念,不怕牺牲,克服一切困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始终坚持抗战。我党为全军和解放区以及广大进步青年树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坚定的信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思想保障,核心在于他们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这就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
梁家河精神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坚定信念、不怕吃苦、心向人民,跟着党走。习近平同志从小立志要报效国家。他在梁家河村以对党的崇高信仰和顽强意志克服生活的不适应和体力劳动的辛苦,带领群众改变落后面貌。7年知青岁月培养了他宝贵的政治品质和强烈的进取精神。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家父多么冤屈,他始终坚持信仰共产主义,从来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我们今天建设大西安,实现追赶超越,就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发扬梁家河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将西安早日建设成观念开放、科技发达、文化先进、人民富裕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迁精神”是指在1955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以及在以后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知识分子群体共同塑造的一种宝贵精神,也具有极其浓重的理想色彩。为了开发和建设大西北的战略需求,“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1400多名教工,近3000名学生登上的西行列车。学校领导、学术带头人身先士卒,正如老教授们所说,“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一群纯粹而勇敢的知识分子就像当年奔赴延安的进步人士一样,不少人更是拖家带口、举家搬迁。正是他们胸怀理想,扎根西部,用毕生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不懈奋斗,换来了我省科教事业的发展。
目前,建设大西安正需要这样的精神,广大知识分子应坚定信念,服务大局,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的责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将个人的奋斗步伐深深镌刻到新时代民族复兴、国家进步、城市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使理想实现最大值。
二、为人民服务是其一致的价值追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具有更加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经验,成为引领时代的一种新的价值追求。《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1]“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这就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动准则。
与延安精神遥相呼应,为人民服务也是梁家河精神所追求的价值取向。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曾回忆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百姓,这是我们共产党与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根本区别。”[3]真心尊重群众,善于团结群众,做事公道,敢于擔当,总书记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西迁精神”本质上体现的是局部服从整体、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和国家利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交通大学西迁是国家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从总理到部委,再到陕西、上海两地政府,学校师生都为迁校成功作出巨大努力。开发大西北成为全校共同心声,多少人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不惜卖掉上海的住房,义无反顾。在迁校以及新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师生员工艰辛备尝,顾全大局,讲奉献,无怨无悔,充分体现交大人崇高风范。“西迁精神”所昭示的不仅是交大的一代知识分子,而且包括其他高校,“三线建设”的西迁职工,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观。
三、廉洁奉公、艰苦奋斗是其一贯作风
廉洁奉公、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最主要的内容,它的形成除延安时期特殊的困难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道德情操所使然。“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反映了当时延安良好的党风、政风和民风,既创造了一个风清弊绝社会的奇迹,也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思索、继承的宝贵经验。[4]1941年,由于国民党军队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5]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被斯诺赞誉为“东方魔力”。正因为各级领导带头艰苦奋斗,谁也不以权谋私,不贪污腐化,与群众一起共度时艰,延安军民才能同心同德,开一代廉洁新风。这些“曾经分别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和正在起着决定性作用,使我们党在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方面,立于不败之地”。[6]
无疑“梁家河精神”中也包含着这种精神元素。习近平同志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自觉带领梁家河人廉洁奉公、艰苦创业。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以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面对当地的恶劣条件,他克服重重困难,从梁家河村的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改变贫困面貌。始终廉洁奉公,不搞特权,保持“一碗水端平”,切实当好村党支部的“领头雁”。他的一言一行留下了公道正派、克己奉公的佳话,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尊敬,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以后的从政生涯。习近平同志在延川插队时表现出来的“脚踏实地、廉洁奉公、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精神,不仅继承了延安精神,而且具有启示后人的时代元素。
15位给总书记写信的老教授都是交通大学西迁的亲历者,也是西安交通大学建设、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精心教学、科研,不仅自己在西部艰苦奋斗了几十年,仍是两袖清风。还向总书记建议,在全国教育和科技战线中开展以“爱国、奋斗”为核心的奉献报国精神教育,引导和鼓励更多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更大作用。这是和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多么相似的高尚情操啊!这些西迁老教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服从国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对“西迁精神”的最好解读。
“西迁精神”不仅是交大故事,本质上反映的是新中国知识分子服从国家,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对工作在西安各条战线上的知识分子,特别是高校师生有表率作用。西安是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城市,弘扬“三大精神”,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为西安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性和荣誉感。现在一些单位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就连自己培养的人才也留不住。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总体上讲,延安精神产生历史最早,影响也最大,是“三大精神”的源头。“梁家河精神”具有时代性,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反映了一批知青克服社会动乱和极其艰苦的农村生活,仍高扬革命理想,不忘读书,虚心向农民学习,锻炼成才的感人事迹。这段经历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情感源泉,他本人也多次提到这一点,对我们今天开展理论学习,“补短板”,精准扶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最具指导性。对青年确定理想、端正人生态度,对干部转变作风、廉洁从政尤为重要。“西迁精神”虽然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但近几年才引起社会广泛重视,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15位教授的复信。“梁家河精神”“西迁精神”都深受延安精神的影响,在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等本质内涵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三大精神”不仅是陕西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1941,5.
[2]论联合政府[M].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3]习近平.我的上山下乡经历[M].福建省外大学校友会等机构.福建博士风采,2003.
[4]高步全,刘国荣.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腐败的经验与现实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5.
[5]抗戰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M].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2.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