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华教授治疗胸闷变异性哮喘临证治验

2018-09-18 09:41王诗媛宋桂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名医经验

王诗媛 宋桂华

【摘 要】 胸闷变异性哮喘是以胸闷为唯一临床特点的特殊类型哮喘病症,宋桂华教授在临床中治疗胸闷变异性哮喘经验独到,认为此病常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亏虚、脾胃虚弱为本,痰热瘀为标,治疗上注重扶正祛邪,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胸闷变异性哮喘;宋桂华;名医经验;本虚标实

【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0-0038-02

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CTVA)是一种新的哮喘亚型,以胸闷为唯一临床症状的特殊类型哮喘病症,无咳嗽、喘息等典型的哮喘表现,肺部听诊无哮鸣音,但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及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对吸入性ICS或 ICS吸入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有效[1]。中医学对胸闷的论述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曰:“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宋桂华教授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汪受传学术经验继承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治疗胸闷变异性哮喘上颇有见解,笔者在跟师学习中受益颇多,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中医病因病机

胸闷变异型哮喘因其以胸闷、憋气为特点,当属“肺痹、胸痹”范畴,病位在肺而不止于肺,五脏相互联系,脾位居中焦[2],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则尤其重要。《景岳全书·杂证漠·痰饮》指出:“盖痰涎之所化,本由水谷,惟脾不能尽化, 则留而为痰”。若患者脾胃运化功能虚弱,过食肥甘厚味则致脾胃运化受损,肥甘厚味生湿,聚湿生痰, 痰湿易闭阻脉络,致气机不畅。外感六淫或饮食不节皆可致化生火热,热邪积聚体内,可阻滞气血;脾湿不化也可聚而化热,痰热互结,致津液涩滞停而不去,影响气机,病殃及血,致血行迟滞,瘀血内停。由此可见,或痰、热生于先,影响气机,病殃及血,血行滞瘀;或血瘀为先,变生痰浊,终致痰、热、瘀结,兼夹为患[3]。宋桂华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此病虚实不会单见,常夹杂致病,本质为本虚标实,内因是决定因素。《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正气内虚,是本病的根本,脾胃受损,气阴两虚可致痰浊、热邪、瘀血产生,而痰、热、瘀这些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病因,交相错杂,三者常互为因果,在疾病转变中相互为用,如此恶性循环,终致气机失畅,肺气郁痹。症见胸痞满闷,甚者胸膺憋气,咽部阻塞、可兼喘咳气逆、呼吸不畅、咳嗽不扬,胸胁胀闷等[4]。

2 辨证论治

本病虽复杂多变,然治病求本是其要旨。宋桂华教授认为虽然每个人体质有所差异、感邪也不同,不同病变阶段病机侧重也有所偏倚,但归根结底都是由于肺脾虚弱所致。中医亦认为肺为娇脏,为脏腑之华盖,易受邪侵, 亦易受它病影响, 故易于损伤。如《辨证录》曰:“生肺气者,止有脾胃之土,而肺者有心焉, 仇肺者有肝焉, 耗肺者有肾焉,一脏腑之生,不敌众脏腑之,此气之所以易衰而邪之所以易入也”,脾胃感邪,则邪亦随脾胃之气而输之于肺,而肺乃受伤矣[5]。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致肺气不足,累及上焦气机,正如李东垣所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另一方面,每个时代的疾病会受其时大环境的影响,肺外合皮毛而司呼吸, 空气污染危害人体则肺首当其冲,肺朝百脉, 通過其它方式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亦可通过血脉影响肺脏[5]。再者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现代人多高蛋白高脂饮食,导致脾胃负担过重致脾胃受损。因此必立足于脾胃受损,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的侧重,分而治之。

2.1 痰热互结型 痰浊郁而化热,痰热互结,症见胸闷心烦,口干喜冷饮,口苦, 痰黄,大便干,舌苔黄厚腻,脉滑数等。治以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同时要注意健脾和胃。以陈皮、芦根、天花粉、半夏、瓜蒌、薤白、浙贝母等清热化痰,辅以白术、茯苓、焦三仙健脾消食和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6]瓜蒌、薤白有调节血脂、抗氧化、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因此既可以清热化痰,又可以活血化瘀,预防瘀血的产生。

2.2 痰瘀痹阻型 肺痹日久,气滞血瘀,形成痰瘀互结之势,则可见胸闷胸痛,夜间明显,舌质紫暗夹有瘀斑,苔腻,脉滑等,治以化痰通络。临床中常用川芎、泽兰、红花、丹参、赤芍、葛根等,葛根既能清热生津,又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辅以白术、茯苓、麦芽、山楂等健护脾胃。

2.3 顾护气阴 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现时饮食多温补,性偏温燥辛散走窜,或病程日久易耗气伤阴。症见胸闷,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面色少华,口渴,盗汗,舌光红少苔,脉细数。临床治疗常用太子参、党参、南沙参、北沙参、玉竹、麦冬等滋阴润燥,益气生津。宋桂华教授认为阴虚易生虚热,不可单纯滋腻过度,恐留邪气,故在处方中常加入柴胡、知母、地骨皮等滋阴清热之品,共成滋阴退热之效,虚热清、阴液复,诸症自除。

3 病案举例

赵某,女,15岁,于2017年5月23日初诊,胸闷5天。患者5天来胸闷不舒,偶有胸痛,长舒气,憋气,偶咳,动则出汗,夜间盗汗,喜食面肉,眠可,二便调。查体: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脉细数,咽略充血,双肺听诊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辅助检查:肺功能示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无异常。中医诊断:肺痹;中医辨证:气阴两虚,痰瘀痹阻;治法:化痰祛瘀,益气养阴。处方:南沙参10g,北沙参10g,太子参10g,玉竹12g,麦冬12g,赤芍12g,丹参12g,枳壳12g,香附12g,炒莱菔子12g,炒麦芽10g,炒山楂10g,瓜蒌10g,炒白术12g,茯苓10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2017年6月2日二诊,患儿胸闷憋气较前明显好转,无胸痛,盗汗,纳眠可,二便调。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固守原意,上方续7剂,每日1剂,以巩固治疗;2017年6月10日三诊,药后胸闷、胸痛已无,不咳无憋气等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苔薄白,脉平和。上方去太子参,加党参10g,防风10g。14剂,水煎服,日1剂,诸症得安。

按:本证患者喜食面肉,易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邪凝聚成痰,痰浊日久,气滞血瘀,脉络痹阻而胸闷、胸痛;手足心热,动则出汗、夜间盗汗,舌质暗红,脉细数,为气阴两虚。由此可见无论痰生于先还是瘀生于先,皆影响气机,终致痰交瘀结,兼夹为患。宋桂华教授认为本病归根结底为肺脾气阴亏虚,致痰瘀痹阻脉络,属本虚标实。初诊时以丹参、赤芍、枳壳、香附、瓜蒌以活血祛瘀,行气化痰;以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玉竹、麦冬益气生津,滋阴清热;以炒白术、茯苓、炒莱菔子、炒麦芽、炒山楂,健脾利湿,益气和胃。二诊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继服7剂,巩固治疗,三诊时上方去太子参,加党参、防风。宋桂华教授认为胸闷、胸痛常反复发作,导致久病入络,“络以辛为泄”,用防风以辛温通络。再胸闷日久耗伤正气,本就正气虚弱,应顾护脾胃,益气扶正,太子参补益脾气之力不如党参,加党参以增加益气活血功效,续14剂,诸症得安。该病治疗过程,宋桂华教授从治本的角度出发,标本兼顾既扶正又祛邪,故能治无遗邪,收效确切。

参考文献

[1]Shen HH, Hua W, Wang PL, et al.A new phenotype of asthma:chest tightness as the sole presentingmanifestation[J].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2013,111(3):226-227.

[2]方春风.胸痹从脾论治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9):34.

[3]高杉,张敏,李苒,等.从痰瘀相关理论论治冠心病浅析[J]. 天津中医药,2014,31(2):85-87.

[4]徐艳煒,孙莉,梁浩,等.脑缺血中12/15脂氧合酶对对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调节作用的初步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2):123-127.

[5]宋建平.肺痹古今论[J].中华医史杂志,1998,28(4):22.

[6]张晓庆,王海军. 瓜蒌薤白半夏汤改善痰浊痹阻型胸痹心痛患者胸闷、心悸等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69-70.

(收稿日期:2018-03-14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名医经验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新修珍珠囊药性赋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解乐业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
罗才贵教授从气机开合论治颈椎病学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