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思柳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初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衔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简要地分析了处于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影响词汇教学的因素,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挖掘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促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现英语词汇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 英语词汇 衔接教学 策略探究
0引言
英语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更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然而,词汇的学习并不简单,尤其是初高中英语词汇的衔接。相比初中英语教材,高中教材的词汇量显著增加,很多初升高的学生在各方面并不能适应这种差距,因此有关词汇的衔接教学非常有必要。
1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单词的记忆方法欠缺
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对于记忆单词都是采用脱离语境、机械背诵的方法,学习效率低下。进入高中阶段后,除了词汇量的增加,教材对于词汇的实际运用也有更高的要求,有时候不同的语境会影响同一个单词的不同用法和意义。如果学生不会结合语境理解单词,没有采用正确的单词记忆法,在记一词多义或者相似的单词时尤其吃力,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1.2语音基础薄弱
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后,很多学生表现出单词发音和拼写能力较差,根源在于初中阶段的音标基础没有打牢,甚至有些学生不认识48个国际音标。在此情形之下,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和拼写脱离了语音,往往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1.3学习态度与观念问题
相比初中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科目增加至九门,一时间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部分学生出现了英语偏科的情况;也有一部分准备选理科的学生认为英语不那么重要,从而放松了英语科目的学习。然而,高中英语并不像初中阶段那样,能够短时突击、复习、背诵来提高,它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不断练习和积累。
2影响初高中衔接阶段英语词汇教学的因素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关注到词汇衔接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实施兼顾初高中的词汇,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首先,初高中英语教材差异。初中英语无论是词汇量还是教材文本难易度都低于高中阶段,初中阶段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兴趣,而高中阶段则是要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由于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很多高一新生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词汇学习。
其次,初高中英语教师词汇教学差异。初中英语老师经常会利用实物、情景表演、图片等教具来辅助单词教学;而高中词汇相对生僻,教师只能着重从语音、词性、短语搭配的角度进行拓展,这往往让刚接触生词的学生倍感乏味。
最后,初高中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差异。很多高一学生对于单词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更没有合适的单词学习策略,对单词的记忆停留在死记硬背,只为应付老师的听写;也有些学生只顾拼写,不注重词义和用法。
3初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3.1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任何事情只要感兴趣定能事半功倍,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首英文歌曲或者一个英文电影片段,在播放过程中,要求同学们有效地记住一些词的发音和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很多有效的记忆英语单词的软件逐渐普及,像“百词斩”手机app,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们通过该软件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来进一步巩固单词。
3.2结合语音进行词汇教学
在词汇教学中,语音知识不但是基础,而且贯穿于整个词汇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音节的划分,可以培养他们能读就能写的能力,尤其是一些较长的单词,如:enter-tain-ment;sig-ni-fi-cant等。英语词汇的记忆是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将借助初中的短单词的基础、组合或者变换,实现比较长的单词的记忆。
3.3利用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
构词法是影响词汇教学的又一重要因素。利用英语单词的外在特征,即词汇中字母的整体有机组合,不仅能够轻松识别词汇本身,还能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实现词汇教学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总结归纳构单词不同词性的前缀和后缀,提高学生单词记忆效率;让学生了解转换法则。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介绍构词法的基本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4結语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阐述了影响初高中衔接阶段英语词汇教学的因素,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初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现英语词汇教学的衔接。
参考文献
[1] 邹小琴.浅谈初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学习方法及语言知识教学衔接[J].英语教学,2009(12).
[2] 赵兰岚.谈初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异同点[J].考试周刊,2016(45).
[3]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