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课外短文阅读的理解与解题能力

2018-09-18 10:05姜祥福
考试周刊 2018年69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学科素养小学语文

摘要: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层面的思考,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能够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同时语文教师也需要向学生讲解一些阅读答题技巧,让学生能够掌握答题能力,这样才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收获学习技巧以及答题能力的有效培养。为此,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文本信息理解能力和答题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让语文教师开展更高层面的阅读理解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能力;学科素养;文本信息

一、 前言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去阅读文本信息,然后依据阅读问题思考答案。教师主要关注学生所写出的答案是否和标准答案相符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解答能力的有效培养,小学生也没有在阅读理解中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为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改变阅读理解的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对学生创建高质量的阅读课堂,让小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实现阅读技巧以及答题能力的有效培养,这样才可以让小学生收获更高层面的学科素养。

二、 创建阅读情境,增加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能动性

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小学生参与阅读理解的能动性,有效增长其答题能力,首先要创建阅读情境增加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能动性。例如语文教师在向小学生开展“桂林山水”课程教育的时候,可以运用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所呈现的魅力,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学习的能动性,以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章内容进行多层次的思考。语文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桂林山水的阅读情境,可以增加他们参与阅读学习的能动性,进而对阅读文章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面的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文章所体现出的情感认知,进而让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 以生活为讲解平台,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师要想提高阅读理解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仅要为学生创建阅读情景,也需要以生活为讲解平台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增加小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对小学生进行答题能力的课程培养。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小学生进行“触摸春天”课程教育的时候,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多次的阅读,然后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之后,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小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文章中“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些话的理解。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的思考,也能让小学生通过文章阅读获得尊重生活和生命的情感教育。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所体现的思维认知能力,也能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掌握文章中所呈现的情感信息,进而掌握阅读答题所需要抓住的情感线索,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实现阅读理解和答题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 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深度挖掘文本信息

语文教师要想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解答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深度挖掘文本信息。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获得更高层面的解答能力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对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正确的理解,可以抓住文章中的线索,这样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正确的梳理。比如语文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开展“白杨”课程阅读的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阅读。然后让学生思索“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作者以白杨为主题进行描写的,所要表达出的情感甚至是怎样的?”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面的思考,让学生可以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以此让学生思考文章中的内容,正确理解文章作者所要体现出的情感态度。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也能让小学生的阅读和解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五、 寻找文章中关键词语,更好的实施定位思考

语文教师要想对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教育,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理解中实现解答能力的提升,需要教育学生寻找文章中关键词语,更好地实施定位思考。关键词语是整篇文章中在情感表达上一项重要的依托。通过对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思考,就能把握作者在文中描写时所要体现出的自我认知和情感态度。所以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去寻找文章中的关键词语,以关键词语为基础对阅读问题进行定位思考。比如语文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开展“只有一个地球”阅读学习的时候,就需要让学生通过文章阅读掌握其关键词语,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可以发现,其关键词语有“只有一个”“不能再生”“生态灾难”以及“资源枯竭”。學生通过对这些词语进行思考和串联,则可以掌握到作者是要告诉人们地球仅有一个。如果对地球造成破坏,那么人们就会失去生存的家园,所以我们要爱护地球上的各种资源,要保护地球。通过对这些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定位思考,能够很好地掌握该篇文章所要呈现出的写作情感,以此对课后阅读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

六、 结论

语文教师要改变阅读理解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小学生收获学习技巧以及答题能力的课程培养。本文认为语文教师需要创建阅读情境增加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能动性,以生活为讲解平台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深度挖掘文本信息,正确理解文章作者所要体现出的情感态度。此外,语文教师也需寻找文章中关键词语,更好的实施定位思考,促使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参考文献:

[1]周俊峰.挖掘文本信息,追寻阅读本真——浅析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形成因素及其运用策略[J].语文知识,2017(16):64-65.

[2]韩大军.让阅读回归生活,提升语文素养——浅析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方式[J].学周刊,2017(21):139-140.

[3]李玲玲,徐文娟.双剑合璧,让语文教学更精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115.

作者简介:

姜祥福,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沙县夏茂第一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学科素养小学语文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做题能力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