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好教师培育刍议

2018-09-17 09:35宋乃庆罗士琰
中国大学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新时代

宋乃庆 罗士琰

摘 要: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关键。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新时代对教师有了新期待和新要求:争当“四有”好老师、 做好“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个相统一”、践行“四个服务”。培育新时代中国好教师,要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成长体系,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树立新时代中国好教师的理想信念,争做学习型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好教师;培育路径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向往更为迫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亟须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批新时代的中国好教师,这就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培育新时代中国好教师的重要意义

1.顺应国际社会教师队伍发展的趋势

当前,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孕育,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领域。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能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各国后备人才的质量、规格和现代化进程。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不断出台各种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注重提升教师整体质量,强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美国在其教育改革蓝图《让每一个孩子成功法案》等政策文件中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系列措施;俄罗斯颁布《关于实施提高基础教育教师职业水平综合计划的措施建议》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韩国出台《韩国教育2030远景:旨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未来教育的远景和战略》,提出培养高质量教育工作者、全面开展教师教育水平考核与评价[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报告中特别指出,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将他们作为全面推动变革的力量[3],可见,培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也应成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追求。

2.新时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矛盾反映到教育上,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和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及总量不足之间的矛盾。优质教育资源包括硬件、管理、师资、文化等方面,其关键在于拥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芬兰学生PISA测试之所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主要原因就归结为拥有训练有素、令人尊重的教师[4,5]。新时代,人民对高质量的教育更加向往,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更加迫切,意味着新时代的好教师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使命。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急需培育新时代中国好教师。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为教师的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6];同年2月1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出台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十大措施[7]。一时间,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什么是新时代中国好教师、如何培育新时代中国好教师也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重点研究的主题。

3.解决当前教师队伍现实困境的迫切需要

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沟通交流的方式悄然改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程度逐步提升,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已进入普通学校,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定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提出了挑战。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式已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教师素质、科研水平、育人质量等内部因素必然受到更多关注,从而对教师队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教师岗位吸引力不足,一些教师职业倦怠严重,教师交流轮岗缺乏内生动力,部分地区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管理体制不健全及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等问题长期制约着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培育新时代中国好教师急需破解的难题。

二、新时代中国好教师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好教师就是具有新时代精神、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的高素质教师,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为导向,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注重坚持“四个相统一”,积极践行“四个服务”。

1.争当“四有”好老师

争当“四有”好老师是新时代中国好教师的奋斗目标和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好老师的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价值追求,好老师应具有实现共产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想信念;具有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助推中国教育梦、建设教育强国的理想信念;具有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好老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好老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扎实的学识是好老师的从教之基,好老师应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注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系统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及评价。仁爱之心是好老师的灵魂和归宿,“爱人者,人恒爱之”[8],教育是一项“以爱育爱”的事业,好老师应充分认识并理解、领悟教师职业的核心与灵魂,由衷地热爱这份神圣的职业;应热爱、尊重、理解、包容学生,“以爱己之心爱人”,用爱感化、浸润学生心灵,善于发现爱、培育爱并传播爱。

2.做好“四个引路人”

做学生“四个引路人”是新时代中国好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方向。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师生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就是要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生活、诚信友善、责任担当、顽强不屈、尊重劳动等优良品格。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就是要培养学生崇尚真知、乐学好学、不死读书的能力,发展学生四能:能发现问题、能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能解决问题。提升学生人文积淀和审美情趣,实现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的转化,从“学习知识”到“提升关键能力与养成重要品质”的转化。做學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就是要改变学生只会考试而不会创新的现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敢于尝试、善于创造,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创新、在社会实践中创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就是要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及传承意识,树立学以致用意识,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转化为报效祖国、奉献祖国的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3.坚持“四个相统一”

坚持“四个相统一”是新时代中国好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必备品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其中育人是根本,教书为育人服务。教师一方面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责任,另一方面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学会做人处事的重任。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是指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智慧启迪等语言表达层面,还要积极实践、躬行示范,只有如此,教师的言传才更具说服力,学生才更愿意亲其师、信其道,使言传和身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是指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应潜心学习、静心钻研、追求本真,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同时更应该强化社会服务意识,紧跟新时代潮流,密切关注社会的现实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致力于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是指学术研究是自由探索和遵循规范的有机统一,学术活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自由探索,更离不开学术规范。教师既要善于发现、探索新问题,促进学术创新,又要强化学术规范意识,坚持学术自律,杜绝学术不端。

4.践行“四个服务”

践行“四个服务”是新时代中国好教师所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作为新时代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广大教师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观,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服务教育事业,培养好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是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担当,凸显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教育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教师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引导和加强学生对“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的深刻认识,坚定不移地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储备好后备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教师工作必须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基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教师应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9],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则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导向,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为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学会与时俱进,独立思考,不断学习新的本领,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出一份力量。

三、新时代中国好教师培育路径探析

培育高素质的新时代中国好教师事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事业,不只是简单地通过固定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而应多措并举,通过积极搭建中国好教师的成长平台,强化制度保障,来营造“学习新时代中国好教师、争当新时代中国好教师”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环境,使广大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感染,由内而外迸发出成为新时代中国好教师的强烈意愿,并转化为行动自觉。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

方面:

1.充分认识培育新时代中国好教师的战略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响应,充分认识到培育新时代中国好教师的战略意义,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注重推进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建设,构筑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体的中国好教师体系,开展国家级、省级、县(区)级教学名师评选表彰,重点奖励贡献突出的一线教师、乡村教师,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10];深入广泛开展学习中国好教师教育行动,借助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好教师”等公益平台,加大对李保国、黄大年、霍懋征、林崇德等一大批中国好教师的优秀事迹宣传,推进教师宣传国家重大题材作品立项,推出一批影响广泛、彰显教师时代风貌的文艺作品,弘扬教师“时代楷模”,加强模范引领。

2.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成长体系,强化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教育是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搭建完善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着力提升新时代师范教育质量水平,进一步推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范专业毕业生;加强教师职前培训、职后研修,合理确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式、考核评价等关键环节,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研制新时代教师培训标准,构建更加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关键能力指标,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之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探索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教师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严格教师培训学分审核认定,深化培训管理改革。在教师职前职后培养过程要持续关注教师的专业理念发展、师德发展、知识文化素养发展、教学技能及方法发展、研究能力发展和自主学习发展等,尤其需要注重师德发展,将师德学养贯穿于教师准入、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强化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造就一批教学名师。

3.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要持续完善教师事业编制结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有效推进和落实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监督、评估机制,实施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以此严守教师资格的入口关和质量关;贯彻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健全教师社会保障体系,保证教师的政治待遇,需要进一步确立和落实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健全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教师的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参照公务员执行;加大对教师的特殊津贴补助力度,维护和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以此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4.注重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争做新时代中国好教师

(1)树立争做新时代中国好教师的崇高理想信念,明确好教师的奋斗目标

广大教师应积极争做新时代中国好教师,以 “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四个服务”的标准要求自己,树立崇高的家国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和育人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教书育人的事业融入新时代国家和民族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当中,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11],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12],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2)做学习型教师,自觉用新思想引领专业发展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新时代对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教师要加强学习、自我更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把学习作为提升素质、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专业责任,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和精神追求。教师在日常学习中应时刻保持热情和动力,养成勤学、好学的习惯,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努力使自身理论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需要,系统掌握学习型教师成长的科学方法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成长。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面对信息多元化的环境,学生甚至掌握着大量的教师所不了解的知识,传统的学习过程正在遭受互联网教学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这也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和机遇。教师必须承认并正确认识这一客观事实,自觉用新思想引领教师角色转型,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者和指导者”,充分吸收新时代的新思想,学习和掌握新时代最新理论和技术,拓展自己的认识与视野,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积极探索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多种模式、开发课程资源、培育特色课堂,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此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3)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教学实践

改革创新是引领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素养,这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社会进步。因此,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创新型优秀教师,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最新信息,积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的科研成果,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其次,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将先进理念与成果转化为自身所用,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和资源,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引导和提升学生的批评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要有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的勇气和决心,面对新时代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要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念,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不断突破桎梏,解决问题,将改革一贯到底。

培育新时代中国好教师,是顺应时代变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有力举措,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价值追求!诚然,培育新时代中国好教师不可能一蹴而就,势必会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力量协同一致、密切合作,切实真抓实干,采取有效措施,“淡化形式注重实质”[13],积极为中国好教师的培育创设条件,持续推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实现新时代中国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格局。

参考文献:

[1][6][9][1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http://www.moe.edu.cn/s78/A10/A10_zcwj/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

[2]帅欢欢,熊建辉,陈德云.国际社会多管齐下重塑教师职业——世界教师政策发展趋势探析[N].光明日报,2016-09-11.

[3]UNESCO. 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 [M].Paris: UNESCO,2015:4.

[4]Hannele Niemi, Auli Toom, Arto Kallioniemi. Miracle of Education: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Finnish Schools [M]. Rotterdam: Sense Publishers, 2012:19.

[5]Jouni V?lij?rvi,陆璟.芬兰研究型教师教育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1-25.

[7]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 2018-03-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8]孟子[M].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185.

[10]王定华.“亮”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好声音[N].中国教师报,2018-02-07.

[11]宋乃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光明日报,2014-10-07.

[13]陳重穆,宋乃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兼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J].数学教育学报,1993(2):4-9.

[本文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课题“新时代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标准研制研究”(课题编号:2018JSSKT004)的科研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周晓燕]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新时代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