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18-09-17 01:10梁丽哲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渗透策略现状

【摘 要】 本文在分析中学历史课堂环境史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环境史观教育渗透策略:培养学生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学科综合训练,关注生态问题热点;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观念融入到课堂,渗透到教学中。

【关键词】 环境史观;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渗透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环境史是一门历史,通过研究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类如何随着时间的变迁,在与自然其余部分互动的过程中生活、劳作与思考,从而推进对人类的理解。生态史研究始于 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90年代在我国兴起发展。环境史是建立在生态学、环保意识的基础之上 ,探究历史时空下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变化,涉及政治、经济、地理等多个方面。 在社会发展中注重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保护和建设好环境,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是国家发展的长久之策。一方面,可以通过现行政府的行政立法,對破坏环境的违法分子进行惩处,另一方面与强制措施相呼应,大力宣传环保思想,使环保意识深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我国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强调“重视在学科教育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革命传统、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以及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综合近年来中高考有关生态、环境等知识点考察,分析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环境史学的相关知识的内容,培养学生生态文明史观,有利于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的更新与完善,符合2017年新修订的课程标。

一、中学历史课堂环境史观教学现状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环境史内容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现在大多数初高中历史教学安排任务重,时间紧

大部分学校历史学科一般都是每周两节或者三节课,每课大约为 40分钟或者45分钟。在这40多分钟有限的课堂教学里,历史教师不仅要完成教材中规定知识点,还需要进行拓展延伸,形成一系列的总结性评价,如此繁重的任务以及紧张的时间下,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挖掘和整合环境史的内容,客观上影响了对学生环境史观的培养。

2、在现行历史教材中,缺乏环境史研究的内容

在现行各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中,缺乏环境史研究的内容,没有体现经济发展、人类的进步与环境的关系,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内涵。假使课本中有关“环境”的词语,也是人类如何适应自然,无休无止的向自然索取,体现的是人类的伟大,不能全面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史内容的缺乏。

3、教师环保意识较为薄弱

在现在的初、高中历史教学中,环境保护内容的缺乏、环保意识薄弱与教师个人是密切相关的。虽然许多老师了解环保知识,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够重视环境史内容的渗透与挖掘,不够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笔者担任中学教师时,在教研室活动中曾有幸参加石家庄市桥西区某历史教师的示范课,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该教师在讲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时没有冲破旧有的观念,冲破历史传统,没有从人与环境关系对“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理论中的合理性进行阐释,仍然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角度,对其予以否定。另外由于高考的压力,当前仍有许多教师以分数、升学率为培养学生的唯一教学目标,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教师只会在乎知识点以及应试能力的培养,因此环境史观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中学历史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环境史观的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二、环境史观教育渗透策略

1、培养学生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尊重自然,关注自然,热爱自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环境方面比较好的书目,如《寂静的春天》、《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美国环境史学研究》、《尘暴》、《中国环境史研究第二辑:理论与探索》、《什么是环境史》、《1492 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等等。在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教师可以举办专题性讨论会,在课堂上交流读书体会。在讨论会上教师主要起引领作用,可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总结和补充,鼓励学生多阅读与环境、环保等方面有关的课外书籍。在讲述二次工业革命或罗斯福新政后,教师可组织“环保从我做起”的主题辩论会与演讲会。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的例子进行教学。这样既可培养学生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又可使课堂生动活泼。例如,根据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让学生设计一则广告语。

2、加强学科综合训练,关注生态问题热点

加强学科综合训练,关注生态问题热点,精选历史教材中有关生态环境的史料,对学生做题技巧进行训练,提高解题能力。时政热点历来是历史高考命题的重头戏,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更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复习历史专业知识,同时要求教师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如辩证学原理、科技、地理知识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关注时政热点,如每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搜集、整理、保存与生态相关的问题信息加以分析,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之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是要建立在大量的训练之上的,我们在平时历史的复习中,要多阅读生态史方面的书籍,多积累史料并加以精挑细选,设计出典型例题,在做的过程中了解解题的思路和规律、提高解题技巧。如在生态史专题复习中下边的一道综合题关生态环境史的备考策略,环境史观认为, “人类与自然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对环境的简单适应和利用时代。第二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征服时代。第三阶段:走向人与自然融合和谐的生态时代。”请回答:

(1)在古代社会,人类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以维系自身生存。(4份)

(2)论述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关系,(天人)两个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3)1952年伦敦大雾,造成2万多人死亡,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集体反思。您的观点是?

(4)20世纪50、60年度是美国工业化取得最大成就的时期,也是环境公害最严重的时期,而今的美国却走向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中心时代。为什么美国会有如此大的巨变。此题目跨度大,要求综合能力较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空气、河流污染严重,如冬季的雾霾等。树立环保意识,从生活的点滴中做好环保工作,是我们每一位合格公民应该做的。作为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务必要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有关环保意识的内容,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融入到课堂,渗透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任鹏杰.史观:能救人也能杀人—茨威格的启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14).

[2] 梅雪芹.关于环境史研究意义的思考[J]. 学术研究,2007(8).

[3] 王利华.作为一种新史学的环境史[J].清华大学报,2008(1).

【作者简介】

梁丽哲(198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史.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策略现状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环境史与中学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