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层次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对策研究

2018-09-17 01:10李灿姜民吴子穆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

李灿 姜民 吴子穆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制约市(县)层次军民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推动市(县)层次军民融合发展朝着“融”和“深”的方向高速前进的具体对策建议,即根植军民融合发展理念,主动下好军地发展“一盘棋”;完善政策衔接机制体系,协调绘制总体规划“一张图”;发挥国防后备力量作用,牵头构建指挥体系“一体化”;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积极推动军民关系“一家亲”。

【关键词】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民关系

军民融合关乎国防和经济建设,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当前,军民融合发展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进行过渡,还存在一些体制弊端、结构不合理和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融不起来、深不下去,与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市(县)层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最基础的部分,关乎着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驻军、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民兵等军事机构和武装组织,在很多市(县)地域还有生产武器装备的军工企业,这些都要求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一、根植军民融合发展理念,主动下好军地发展“一盘棋”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加速推进,军地双方均迎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矛盾与挑战,能否形成军地统一的融合发展,理念是关键。

1、纠正难融合的认识

当今时代,没有融合就没有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市(县)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精辟阐述和重大观点,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校授课中,不断纠正地方领导在军民融合上存在的认识偏差,破除“只求索取、不愿付出”、“只看当前、不顾长远”、“自我封闭、自我保障”等狭隘认识,引导大家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光明前景增强信心,自觉担当起宣扬和实践军民融合的忠实履行者。

2、达成可融合的共识

军民融合发展是人民战争思想在新时期的全新诠释,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着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因此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统一纳入考虑范围,军民联手共建我国强大国防。市(县)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军分区、人武部的地位作用,使之发挥出地方与驻军密切联系的纽带功能,破除我为主体、军为客体的单向思维,主动靠上去搭建融合平台,定期组织召开军民融合研讨会,对国防建设需要什么、地方政府能给什么、发展经济靠什么展开讨论,对各自需求、互补优势、效能数值进行研究,统筹攻关融合难题,凝聚“讲融合、研融合、抓融合”共同认识,促使军地双方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记在心里、抓在手中、扛在肩上。

3、强化能融合的意识

市(县)级党委政府利用党管武装述职会、军地座谈会、双拥领导小组会议等时机,加强教育引导,使各级树立军民融合是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统筹发展的理念,树立军民融合是军地联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实现互促共赢的理念,树立军民融合是必须打破军地之间、部门之间壁垒障碍促进“军民一体化”的理念。同时,还要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新型媒体作用,在市区、城镇重要地段悬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军民团结”广告牌,谱写“中国梦、强军梦”融合新篇章,在军地广泛形成相互能融合的意识。

二、完善政策衔接机制体系,协调绘制总体规划“一张图”

总的来说,军民融合实践发展速度呈加快趋势,而相关的政策法规、运行机制则相对落后,亟待制定和调整。

1、明确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国之策”。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关乎国家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军地之间打通隔阂,建立联系渠道,统一配置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使军地之間最大限度地交流融合。市(县)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统一规划、高端牵引、规模发展、重点突破”的思路,在扶持和推动具有军民融合性质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上加大力度,在推进和实施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重点工程上加大力度,在培育和壮大具有军民融合性质的市场主体上加大力度,使军民融合产业的引领能力、军民两用技术的创新能力、资源要素的共享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打造成结构合理、质量优化、效益显著、富有特色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模式。

2、加强军地机制衔接

2017年1月22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主任一职,这标志着军民融合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市(县)层次军民融合发展必须绘制总体规划蓝图,重点解决各类规划重复、资源配置低效等突出问题,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市(县)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军分区作用,牵头和协调完成军民融合工作,落实“三次会议、两个小组、一套机制”。三次会议,即当地驻军联席会、推进军民融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军地协调对接会。两个小组,即驻地部队联系协调小组和军地综合协调小组。一套机制,就是军地协调对接机制。明确军地双方时间节点确定长远规划,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统筹好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空间衔接等,在国防道路、通信光缆、基础网络等可以共享共用的城乡发展、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采取一体共用、军民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规划建设,统筹好军地资源,解决好军地建设矛盾。

3、推进企业“民参军”

市(县)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地方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军”,共建军民两用科技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探索多主体合作、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作、多技术集成的军民协同创新模式。要加大对生产军品的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完善“民参军”相关的优惠政策,采取资金支持、税费减免等具体措施,鼓励民营企业与军队部门合作,促进地方国防和经济发展。要加强军地科技交流合作,统筹军地力量搞好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合力进行攻关,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民两用技术,促进优势技术双向转化运用。鼓励民营企业大力发展3D打印、通信、无人机等技术,通过驻军部队提出需求,政府负责采购,用于执行非军事战斗行动,支援地方应对防汛、抗震等一系列救灾活动,大大提高执行任务的能力。在军品采购方面,先从军品公正透明招标开始,让真正科技领先、技术过硬、适应战场的先进技术和装备进入军队服役。

三、发挥国防后备力量作用,牵头构建指挥体系“一体化”

市(县)级政府拥有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包括民兵、预备役、各类专业应急队伍等,发挥好它们的作用对于区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市(县)级急管理体制与国防动员应急指挥处于相对自成体系、自行运转的状态,这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1、构建应急指挥体系

加大军地领导、部门和工作协调力度,建立应急指挥机构,确保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的每项工作都有军地领导参与,都有军地部门责任,实现组织领导的无缝链接。针对雨雪冰冻灾害、抗洪抢险、特大旱灾、森林灭火等多项任务,市(县)级政府要统筹考虑军分区、人武部、预备役、公安、人防和应急处置等军地职能部门的作用,系统整合融合各个指挥机构的职能,联合组建当地最高指挥机构--军地联合指挥中心,对军地联动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明确军地各级的职责任务,加快建设平战一体、军地参与、协同合作、反应迅速、运行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为执行各种应急任务打下坚实制度基础。

2、提升应急应战能力

市(县)级政府必须统筹辖区武装力量,加强民兵预备役应急力量建设,这是应对复杂局面、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把准军地协调同步发展步伐,按照“专业对口、力量精干、运行高效”的原则,着力建设一支民兵预备役专业队伍,强化专业技能,针对可能担负的使命任务开展实战化演练,把“救灾、维稳、处突”等内容作为演练的重点,突出快速动员、紧急出动、任务处置等课目的训练,积极参与抗洪抢险、扫雪除冰、应急救援等任务,以应急促进应战、以应战牵引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应战”能力,做到平战兼顾、平战一体,确保随时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3、完善军地人才教育培训和国防教育体系

军地人才教育培训应当充分利用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资源,重点搞好现役官兵学历升级教育和培训军地通用人才,把经常性的教育培训融入地方和部队,促使地方和部队教育培训资源共联共享。进一步培育军民融合新的增长点,特别要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高新企业深化合作,引导其参与部队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快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地理信息、智能终端等信息前沿专业人才培养,在军民共建、互利共赢中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深入推动国防教育向社会各界普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国防教育,对各级干部队伍理论学习情况、各类学校素质教育体系进行定期考察,坚持每年全民国防教育日面向全社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宣传系列活动,突出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三个重点群体的国防教育。

四、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积极推动军民关系“一家亲”

兵者,乃国之大事,双拥优抚安置又为兵之大事。市(县)级政府如何使退役军人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且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着市(县)级层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加强政策设计

市(县)级政府要把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上升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高度,当作国防和经济建设发展变革的一项重大工作来落实。一是制定发展规划。在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方面,积极与国家和各级政府政策衔接,抓紧制定完善本区域的专项发展计划,明确当地政府“十三五”规划中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的地位作用,为当地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定基调。二是融入结合发展。统筹结合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把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融入各地各乡镇发展的中心任务,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建设之中。三是确定参与原则。按照“政府牵头主抓、军队密切协同、共同向前推进”的原则,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在开展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上形成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的局面。

2、着力氛围营造

市(县)级政府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和设施,在地方建设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措施力度,形成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氛围,重点突出和提升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单一的送钱送物的“走访慰问型”、互相观摩的“参观见学型”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在互办实事、互解难题中不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利用当地各种媒体,每年定期宣传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对退役军人先进典型采用定期评选表彰、媒体集中报道、开会集中宣讲等形式大力宣扬。

3、政策鼓励引导

市(县)级政府要确实落实关于退役军人的各项政策扶持,大力开展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其尽快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提高参加地方经济建设的本领和能力。细化完善退役军人的相关政策,将扶持退役军人创业当作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的着力点,在银行贷款、津贴补助、税收优惠、政策咨询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特殊倾斜,鼓励退役军人创业就业。

【参考文献】

[1] 夏磊.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的矛盾问题和对策措施[N].建言献策,2016.

[2] 褚倩倩.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

[3] 张晓天.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李 灿(1984.10-)男,安徽凤台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装备发展.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
美国军民一体化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启示
站在“桥头堡”探究“因果链”
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训练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