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勇
【摘 要】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利益是导致基层腐败屡禁不止的根源性因素,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出发,认为利益规制是解决基层腐败屡禁不止的根本路径,并提出通过利益规制来解决基层腐败问题: 必须切实转变基层党组织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完善基层行政机构运行体制机制; 党和国家须继续完善信息公开、反腐体制;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形成以服务基层民众为导向的各项制度设计。
【关键词】 基层腐败;利益规制;制度设计;党的领导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党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战略指向,也是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再次对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作出明确要求。[1]深入研究基层腐败的根源性因素,探索治理基层腐败的治理路径,对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益是导致基层腐败屡禁不止的根源性因素
对于腐败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进路分析腐败产生原因、提出腐败治理对策,形成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从腐败产生原因看,有权力失衡致腐论、制度缺陷致腐论、寻租致腐论、现代化致腐论、市场转型致腐论、代理失灵致腐论、文化因素致腐论等不同解释。客观说,从不同视角形成的不同分析进路,对各级各类腐败治理都具有较强解释力。不足之处在于,这些分析除了对基层腐败问题缺乏足够关注外,也弱化了对制度机制、市场体系和文化因素背后物质动因的进一步聚焦和追思,没有彻底地揭露出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从而在对策设计上留下破绽。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破解基层腐败治理问题提供了独特视角。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和利益有关。事实上,社会共同体中的绝大多数个体、群体或法人都在为自身利益不懈奋斗,都具有保护和发展自身合理利益的基本诉求,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但整个基层社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总有部分掌握委托权力的基层干部,滥用委托权力谋取私利,致使基层腐败问题屡禁不止。实践中,基层腐败必然存在非法谋利问题。可以说,利益是基层腐败屡禁不止的根源性因素。
二、利益规制是解决基层腐败屡禁不止的根本路径
从权力失衡、制度缺陷、权力寻租等视角分析腐败成因,认为导致当前腐败治理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全的制度机制难以对委托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在对策上把完善制度机制作为惩治和预防权力腐败的根本对策。[4]从现代化、市场转型、委托——代理等视角分析腐败成因,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等是导致腐败行为蔓延的重要原因,在对策上倾向于把推进市场化改革作为遏制腐败的基本途径。[5]从文化因素探寻腐败成因,认为腐朽文化会突破各种制度约束而导致腐败,治理对策必须在充分考虑文化自身运行逻辑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6]也有人认为应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败基础工程。[7]这些对策对腐败治理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相应的制度机制没有围绕导致基层腐败的根源性因素而展开,因而在现实运行中存在诸多不足。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分析基层腐败提供了学理依据,同时也为治理基层腐败打开了治理进路。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组织、引导他们为自己的合理利益奋斗,并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这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根本要求。然而,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截然相反,丧失理想信念的腐败分子以利用委托权力谋取私利为目的,这就必然要损害某些社会个体、群体或法人的合理利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利益取向相互对抗、相互博弈、相互消解,成为理解基层腐败及其治理的逻辑主线。因此,以利益为切入点加强利益规制是治理基层腐败的的根本路径。
基层委托权力面对普通民众时更容易演变成垄断性资源,被用来谋取私利。在对腐败容忍度较高的社会环境中,只要具备谋利条件和谋利机会,利用委托权力谋取私利的动机就会变成现实。腐败行为伤害的是社会共同体利益,必将遭到社会共同体联合治理。通过利益规制治理基层腐败不仅具有现实基础,也具有客观要求。
三、通过利益规制解决基层腐败问题的基本要素
基层腐败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基层反腐败斗争中的具体体现。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应该在基层腐败治理中具有出色表现。从利益规制视角看,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在制定利益规则、建立利益机制上有足够权威去趋近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
优化基层腐败治理利益结构属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须通过宏观的制度化设计来建构。通过宏观制度设计,明确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并理顺基层行政系统、市場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权利边界和合作规则,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和谐政社关系奠定基础前提。如果基层各系统之间的权利边界没有得到合理界定,基层党组织和基层行政机构很容易越过市场领域、社会系统的界限,与市场和社会结成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络,干扰市场机制正常运行和社会健康发育。为此,必须切实转变基层党组织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完善基层行政机构运行体制机制,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推进市场机制完善,健全市场体系规则,使资源配置在市场决定作用和管理服务作用中形成最优组合;提高基层民众素质,着力保障广大民众基本权益,培育并规范社会组织发展,使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很大程度上,基层腐败治理成效取决于基层党组织、基层行政机构、市场主体和基层民众之间权利边界确定及互动关系。这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之举,也是破解基层腐败的治本之策。其次,党和国家须继续完善信息公开、反腐体制、反腐法治和参与渠道四大反腐要件,让基层腐败治理于法有据、参与有路、保障有力。信息公开主要包括党务政务、选人用人、财政预算、基层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等内容;健全体制主要包括理顺纪检、监察、检察等机构关系,整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关键人士和重点人群,组织相关职能机构力量;完善法治包括尽快制定反腐败法、举报法等重点法律;畅通渠道则要建立汇集基层民众反腐诉求的开放性通道,让腐败线索得到即时发现、及时处理。从宏观制度角度完善这四大要件,就可以加快铲除导致腐败的社会土壤,压缩委托权力谋利动机,形成全党同心、举国一致的反腐败合力。其三,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形成以服务基层民众为导向的各项制度设计。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向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使权力理性回归。真正做到以科学的制度机制防止利益冲突,破除基层腐败利益关系网,斩断基层腐败利益链条,遏制基层腐败裂变式扩散。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5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9.
[4] 王沪宁.中国抑制腐败的体制选择[J].政治学研究,1995(1)15.
[5] 吴敬琏.市场化导致腐败吗[N].北京日报,2005-01-17.
[6] 方朝辉.反腐败从正人心做起[N].中国青年报,2012-12-31.
[7] 李季 龚界文.中国特色廉政文化构建问题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6.
【作者简介】
章 勇,任职于中共重庆市南岸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