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生“会学”数学知识,从而促进他们认识结构的顺利形成以及智能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指导;学生;数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怎样才能学会数学、学好数学呢?相信这是许多教师直面的一道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道问题。从教多年,本人认为在这方面最关键的便是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教给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 教给“听”的方法
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便是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两个方面。教师的“讲”是课堂信息的输出,而学生的“听”则是课堂信息的接受,所以光有良好的输出而无有效的接受,课堂教学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就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说,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的听课提供基本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教给学生“听”的一些方法:
1. 教学生听清教师每节课上所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基本的解题思路及学习方法、要求;
2. 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教师在讲述例题、习题关键部分的点拨、提示和及难点的处理;
3. 在课堂上注意听教师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剖析、梳理和概念体系的串联;
4. 注意听教师对每节课讲授完之后的小结和对某些有一定难度习题的讲解、提示。
二、 教给“说”的方法
“说”是表达,思维的外部表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说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多人看来,这或许不是数学教师的任务,其实不然,因为这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课堂逻辑思维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最基本的需要。首先,教学生表述定义说话,就是让学生完整而准确地用口头叙述法则、定义、公式等一些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教学生操作说话,就是学生把拿、摆、拆、剪、分等动手操作过程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辩证思维能力;再次,教学生分析解题说话,通过学生对算式的运算方法、步骤,让他们说出应用题的各种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等,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学生归结说话,教学生在课后总结并说出每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及运算法则、顺序、公式,进一步使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抓住重点内容,培养他们抽象的概括能力。
三、 教给“写”的方法
“写”是运用并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写”是学生掌握并理解知识的一种反馈形式。一是教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做好学习笔记,使他们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把课堂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及关键内容记录下来,以供课后阅读、复习;二是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三是教学生熟练掌握数学上常用的书写格式;四是教学生会作图,指导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将数学中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 教给“转化”的方法
有些计算题,看似很难,如果运用转化方法,化难为易,将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例如:9+()=14、8+()=17,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加法算式进行计算,然后启发学生,还可以怎样算,在学生不知怎样去思考问题时,要求学生这样想:9加几等于14,“几”由两部分组成,首先必须有1,1和9凑成10得到得数的十位,而得数个位上的4是“几”里的另一部分,这个“几”就由1和4两部分组成为5,同理,8加几等于17中“几”首先必须是2,(因为2和8凑成10)得数中的7是“几”的另一部分,这个“几”就是由2和7两部分组成为9。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学会了用转化“凑十法”的方法来解决填未知加数的问题。
五、 教给“思考”的方法
学习数学,学生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首先,教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来思考;二是教学生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思考;三是教学生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使学生把听讲、记忆、思考连起来,养成积极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数学新旧知识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转化,如果找准知识的连结点,就能促进新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学“根据一道加法计算题写出两道相应的减法计算题”时,考虑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与减法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我便从复习加法入手,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掌握。如:花瓶里有5朵花和瓶外的3朵花合起来是8朵花,5+3=8,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8朵花是由花瓶里的5朵与瓶外的3朵组成的,8朵去掉瓶外的3朵还剩瓶里的5朵,8朵去掉瓶里的5朵还剩瓶外的3朵,这样就得到了与5+3=8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8-3=5,8-5=3。还如:思考题□+○=9,○-3=2,求□=(),○=()。这道题按顺向思维,无法求出结果,如果引导学生从结果出发,采用逆向思考,从○-3=2即差+减数=被减数中得到○=5,再根据□+○=9中得出□=4,这样教学不但便于学生学习,同时也是教给了他们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会提问。一是培养学生敢问的勇气。针对学生提问时的“畏难、害羞、胆怯”等不良心态,教师要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二是指导学生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冥思苦想也提不出问题,教师要在关键处扶一把。教师可从复习铺垫、新课导入、教学重点难点、作业练习等方面由浅入深、循循善诱,通过创设情境、分组讨论、板书画图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形成认识冲突,激发学生提问的情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简介:
俞月兰,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重兴镇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