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思洁(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由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杜亚雄·中国民歌的研究方法——以裕固族民歌为例”的学术座谈会议在音乐学院502教室展开。在会议开始前,院长为我们介绍了杜亚雄教授,他曾对数十个国家的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进行过现场考察和调查,出专著《中匈民歌比较研究》一书等。
杜亚雄教授作为一名民族音乐学界的研究者,为我们讲述了在研究裕固族民歌这些年的亲身经历,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在此,笔者通过杜老师对于自己研究经历的描述所要经历四个阶段:“1.确立选题2.研究对象是什么?3.为什么是这样4.你要证明什么?”来分别谈谈对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学习中的看法与感受。
第一时期在西北师范学院(1964-1958年),这一阶段历时4年,主要任务是在选题中创造完成选题的条件。在此,杜老师从他爸爸的口中了解到关于裕固族的地理位置、人口、语言、民俗文化等重要信息: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和祁连山北麓,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居住在肃南地区。它有着最古老的突厥族语言,语言分为东部(蒙古语系、回鹘语族)和西部(突厥语族)裕固语,他主要研究突厥语族。而史料曾记载这个民族是匈奴人的后裔、追溯至唐代回鹘,上溯到铁勒、丁零。后来他学习了裕固族语言,并与裕固族人打交道。有关裕固族文字,只有一本俄罗斯语言学家整理的“裕固语-俄语”字典,于是他学习俄语至1965年。
在此,笔者深感对于研究者来说,对于熟悉当地语言是搭建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之间的重要桥梁。当我们选择一个研究对象时,了解文化背景十分重要。由于历史演变、自然环境、习惯和习俗、语言等方面的不同,滋养这片土地的音乐文化也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在此,杜亚雄老师想要传达的经验是:我们选题时,要解清楚研究对象的历史文化背景、语言资料,估计选题的意义、精力及所花费的时间是否值得,并不是所有的矿都值得开采,也要看采矿的条件。
第二时期在酒泉 (1968-1978年),了解什么是裕固族民歌,历时10年。杜老师通过这段时期的经历,提出了做田野的几大准则:1.你应当让研究对象了解工作的重要性,为他的利益着想,他才不把你当外人。2.以学习者的心态,永远自以为非,不自以为是。3.学会问是什么,为什么,是谁,何时,何处,方式?这充分说明了,作为局外人,研究者应该以一个“求知”的态度去和“局内人”沟通相处,而且要不断得出新的答案,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来构建一个知识框架,而下一步,是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判断,进一步得出新结论。在酒泉时期,杜老师解决了裕固族民歌的记录整理,但没有解决怎么分类。所以下一时期,他在研究生阶段运用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分类与方法问题。
第三时期在南京(1978-1981年),这一阶段杜老师要清楚裕固族民歌为什么是这样,来初步,确定自己要干什么,这一时期历时3年。杜老师把裕固族民歌放在全球范围来研究,并使用原生分类法和旋律分类法,根据旋律的最后几个音将旋律进行分类。在读到科伊达的《论匈牙利民族音乐》这本书后,他发现古老的匈牙利民歌和裕固族民歌非常像,于是开启了匈牙利之历史、音乐、民俗文化之旅。
笔者在查阅裕固族文献资料后了解到,由于文字的遗失和游牧生活本身固有的特点,民歌成为了裕固族文化传承、学习历史、传播知识最主要的方式和载体。它的民歌体系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可依照题材、唱法等方法分类,分为劳动歌、仪式歌、叙事歌和其他歌。笔者发现,这些种类都是根据其功能而划分,而且与族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应该客观地从民歌中的文化生态来分析形成的原因,如生存环境,历史发展演变等。其文化特征有四点:1.日常生活的贴近性.2.传唱方式的即兴性.3.精神特质的含蓄蕴藉性.4.民族风格的多元性.5.历史底蕴的独特性。
可见,研究一个地区的民歌不仅从纵向构建了当地音乐文化的发展体系,还横向延伸出这个地区的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发展因素,为其他学科也提供了可依据资料。
第四个时期在北京(1981-1989年),这一时期历时9年,杜老师证明了裕固族西部民歌是古代回鹘民歌的嫡传后裔。
科伊达和巴托克将匈牙利民歌分为古老曲调、新曲调和其他曲调三大类,认为“古老曲调”代表“匈牙利民间音乐原始阶段”。1963年巴托克去土耳其采风,发现不少与匈牙利民歌相似的音乐,他认为古老的匈牙利音乐是古老突厥音乐的组成部分。匈牙利古老音乐和安纳托利亚突厥音乐的近似只能用匈牙利古老音乐保持了古老突厥音乐遗存来解释。
当没有做田野工作、没有在当地做深入的调查工作就不能随意断言,所以他支持巴托克的观点。但仍没有解决的问题是,突厥音乐影响有多远?它和中国五声音阶体系有何关系?是它受了汉族音乐的影响或亦反之?
1989年,杜老师回答了巴托克的问题:“古老的匈牙利民歌是匈奴民歌的遗传因素,古代匈牙利民歌是一个突厥语民族,今天研究匈牙利的史前史,主要应根据人类学、民俗学和音乐学的研究,而不应像以前的专家们那样,过多地注意语言学的成果。”笔者认为,在我们做民族音乐学研究时,应该有一个意识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战争、政治、社会导向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不断参照学者们的成果。
田野工作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只有深入当地的调查,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笔者感受到,我们现代人需要审视自身所处的社会大环境,观察生活、辨别规律。所以研究传统民族音乐是在现代社会中更好的发扬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式。在这种意识下可以做出哪些改变呢?首先,对于音乐所处的原生状态要加以保护,了解地区文化现象,剖析文化组织系统,保护好其母体文化。其次,培养有兴趣的受众群体,通过媒体正面传播,传承并催生出“新的生命力”。再次,改进社会保障机制,使音乐文化的传承群体更具职业感。
综上所述,不管是研究哪个民族的音乐,我们都不能脱离原生态的文化环境,脱离了文化本身,也是空谈音乐。在学习民族音乐学的方法的过程中,也应该关注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文献学等等,才能全面且辩证地看待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