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8-09-15 09:46董婵婵
考试周刊 2018年84期
关键词:锻炼习惯养成小学体育

摘 要:小学体育教师为了更好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其有效途径就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教育。通过对学生运动习惯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与手段分析探究,促进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形成,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小学生是培养运动习惯的黄金期,良好的习惯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培养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质,为终身体育的意识奠定基础,所以这正是我们体育教师所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方法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并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这个目标一种有效的方法便是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让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意识。一个好的体育习惯可使人受益终身。

一、 良好运动习惯的定义

(一) 良好运动习惯是什么

良好的运动习惯,是指在科学锻炼方法与合理锻炼原理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并在体育教师科学的建议和指导下对自己的锻炼行为和方法做出一定的调整,并逐渐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然性、定性型以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 学校背景下的良好运动习惯

学校要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转变教学观念,要加强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从而认真对待体育课程。在现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规定,初步养成体育锻炼与讲究卫生的习惯是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之一。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培育儿童少年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并不断地发展,最后逐渐形成独自主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 良好运动习惯带来的积极作用

(一) 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家长长辈们对孩子充满了溺爱,孩子们也逐渐养成了家里好吃懒做不运动的习惯。这对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的孩子是十分不利的,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增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病症的抵抗能力。学校的体育课时间,完全满足不了学生的身体锻炼需求,因此我们更要注重于学生的运动习惯培养,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 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传统教育和现在应试教育的双重压力下,学生的压力很大,心理上会有挫折感。而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将是一股“清流”,通过规律性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放松身心,调节情绪、消除紧张恢复体力,从脑力劳动转向体力劳动,让他们压抑的情绪得到解放、发泄。同时良好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 有利于增进学生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健康”是什么,现在不少人还认为“无病即健康”。其实,正确的健康含义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首先要对健康有正确的认识。

三、 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途径

(一) 学生“重视”起来

小学低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肯集中精力做某件事,就必须要让他们尝到“甜头”,通过理论课,运用多媒体的媒介,向学生们形象地介绍了体育锻炼的好处,让学生们知道通过体育运动,我可以变得如何,我会获得什么。笔者在理论课上形象地向学生讲解跑步的好处,“小朋友们,老师告诉你们,坚持运动的孩子都会变得特别的聪明,男孩子会变得特别的强壮,女孩子会变得特别的漂亮,而且因为你们经常锻炼身体,病菌都离你们远远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一下子就重视体育运动了。但光是靠课堂中的教学是无法真正提高身体素质的,只有靠不断的坚持才能获得。

(二) 学生“喜欢”起来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在,他们喜欢各种身体运动,仿佛一刻也停不下。而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也是能让他们不断坚持的最好动力。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养成要注意多方面,无论是在平常的课堂教学还是课余活动,都要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定势的教学模式。

(三) 学生“参与”起来

运动习惯的养成,是要通过不懈的坚持达到的,但因为小学生缺少自觉性和毅力的特点,使他们对事情的兴趣很快的厌烦并转移,在运动习惯的坚持过程中会出现松懈的情况,使其运动习惯很难养成,因此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养成运动习惯,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不断的参与到运动中来,直到运动习惯的养成。

(四) 学生“自觉”起来

学校体育的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动方法,养成自觉锻炼和自学自练的习惯,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

教師的根本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是让学生的体育运动从“教师要求”转为“自身需要”的过程。

(五) 家长“重视”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在学校有教师指导,不在校的时间就是由家长指导,教师在学校布置的锻炼作业,家长在家要起到监督作用,这个对于小学生培养体育习惯的初期尤为重要。在如今的社会,部分家长要改变心态,不能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习上,身心健康最为重要。

四、 结论

总之,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所以更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以积极乐观、充满耐心的心态对学生不断的教育和引导,并最终促进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形成,这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

参考文献:

[1]杨献南,鹿志海,张传昌,张盼.习惯教育视野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与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80-85.

[2]贺青.养成青少年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途径解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4):35-36.

作者简介:董婵婵,浙江省丽水市,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锻炼习惯养成小学体育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