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益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因此,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教师目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必须双方同时积极地参与进去,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此达到构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研究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处于弱势地位,想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必须重视起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地學有所获,以此来推动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一、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学习的内驱动力,尤其是中职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也不是很大,造成学习效率低,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其实学习语文也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自己很兴奋,而不再把学习语文当成是一种负担。
1. 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一定要注意开端时的趣味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常用的导入有:实物教具演示法、实验引导法、视听导入法、悬念导入法、趣味导入法等。比如在教学《胡同文化》时,运用趣味法进行导入:武林以武论英雄,而我们正处在学习的阶段,这也是一个武林,讲究“用学展风采”。所以,今天要用争霸的形式来学习课文《胡同文化》。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然后为学生分派,传承派:传承文化、承接未来!革新派:弃其糟粕、创新文化!各派再选一个掌门领导本派,比赛分四战,得分多者为胜。这样的导入完全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章,进而学生就会很有兴致地主动研究所学的文章。教师通过趣味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也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如在教学《祝福》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自学,先阅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说出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文学的趣味》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情况,介绍朱光潜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教师补充明确。然后教学根据课文内容针对性地提出问题:(1)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作者认为如何诊治这些毛病?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答案,教师在旁引导学生进行补充说明。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助于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课文获得知识的喜悦之情,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 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为了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预习问题,而且问题可以带有趣味性。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会有明确的方向,近而乐意去预习,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课后巩固的习惯。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题时,为了培养让学生做到先复习再做题的习惯,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讲解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巩固和消化教师所讲内容的关键,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住该记住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才能做到不出错或者尽量少出错,极大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要想构建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充满爱心,让学生爱上教师所教的科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教学投入少但教学产出高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罗晓娟.关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N].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
[2]贾夜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9).
作者简介:
李守民,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