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育东
摘要:依托项目的外语教学(PBLLI)是一种将外语学习或教学融入真实的项目活动中的教学模式。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语言,从而使语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PBLLI被认为是最能体现21世纪教育价值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PBLLI面临学习者角色转换、教师专业发展以及环境支持等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依托项目的外语教学;教学模式;项目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8)02-0092-05
PBLLI(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的缩写),指依托项目的外语教学,是将外语学习或教学融入真实的项目活动中,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语言,从而使语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被认为是最能体现21世纪教育价值的教学模式。项目学习的概念始于400多年前意大利罗马圣卢卡学院的建筑设计项目,之后,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科接受并且使用。直到20世纪初,项目学习被引入外语教学领域,至今已有100年历史。一个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其理念的不断了解和尝试以及对其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索,PBLLI对培养21世纪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多地被挖掘出来,但与此同时,PBLLI也面临种种困境,使正在投身于PBLLI研究与实践的广大学者面临着挑战。如何应对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更好地发挥PBLLI应有的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PBLLI的价值
从16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外语教学经历了语法翻译教学法、直接法和听说法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其外语教学目标以“结构大纲”为依据,语言观主要受认知结构论和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在19世纪,受“语言是技能”的语言观影响,外语教学盛行听说法和视听法,其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学说。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社会语言学开始兴起,人们开始关注语言的社会意义以及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直至20世纪70年代交际法在欧洲兴起,外语教学开始参照“功能意念大纲”。交际法认为内容决定形式,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教学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交际语言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开始使用交际性任务(communicative tasks)一词,而1988年Syllabus Design[1]和1989年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2]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任务型语言教学这一语言教学流派开始在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随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PBLLI也越来越凸显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在做中学、在用中学”,通过“真实的任务活动”,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3]的特征与PBLLI的教学理念如出一辙。實际上,项目就是复杂的、升级版的任务。可以看出,PBLLI之所以历经百年之后越发体现出价值来,正是因为它的核心理念符合外语教学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当代外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PBLLI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PBLLI能够彻底改变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观
它将使学习者认识到不能把外语当作刻板的知识而解构开来学习,不能把语言分解成单词、词组或句子而脱离语境地机械记忆;PBLLI能使师生体验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同等重要,语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表达真实的思想;PBLLI将使学习者挣脱教室对语言学习的局限和束缚,真正把语言当成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而通过做事来学习;PBLLI能够培养学习者学习资源管理能力[4],它使学习者认识到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具有相关性,学习语言不能局限于语言知识和技能本身,跨学科知识可以拓宽视野,使思维变得更灵活,PBLLI能使外语学习者体验到除听说读写课之外的其他课程同等重要,不仅如此,还应该选修更多的课程、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PBLLI将使学习者摆脱狭隘的知识观,真正认识到只关注语言知识与技能本身无法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项目系统改变了评价的关注点:短期目标由事实性知识、术语以及概念的内容变成理解复杂的思想和过程;由掌握孤立的技能变成掌握综合技能;长期目标从掌握知识的宽度变成掌握知识的深度;从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成功表现转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的心智和技能[5]。
(二)PBLLI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PBLLI会带来学习方式、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结果的根本改变。它能够增加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度和投入度,调动其动机和兴趣,学习者会主动对学习策略和思维方式进行调整。同时由于语言真实性会大大增加可理解性输入和有效的输出,增加有意义的沟通,提高语言技能,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保持时间更长,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用于新的情境。学习者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依赖性为自主性,学习变得有规划、有目标和有方法。除此之外,师生角色的转换也会提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变得更加自信。PBLLI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到真实的体验中,使学习者不满足于只是对已有知识“知晓”,学习者会主动利用这些知识“去做”,解决现实问题,通过做事来使自己“成为”更全面的人,能够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这种有意义的学习最终会使学习者“变成”一个新人,一个不断重塑自己的人[6]。PBLLI把学科教学目标、人才需求目标和项目学习目标结合在一起,可有效避免教学与实际生活脱离、与社会实践脱轨的现象。学校学习不再只是“为将来的工作打基础”,而是为整个人生做准备,是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初阶段。
(三)PBLLI可以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PBLLI是语言与知识同时学习,在真实的解决问题情境中不仅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丰富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而且能同时拓展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与技能。在PBLLI中,计算机、超媒体、图形应用程序以及网络或各种通讯设备成为最有效的帮助学生表达思想的认知工具[7],它们不仅使学习者学会用多种方式呈现知识,而且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通过与教师、专家或他人的交流与沟通,使知识可以在“学习共同体”中得到迅速的分享和传播,使获得信息资源、取得多向合作与创造成果的效率更高。PBLLI能够从某种程度上解决我国外语教学长久以来的“费时低效”问题,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是一种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有效模式。PBLLI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其学习方式和内容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相关,因此使学习者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作出合理规划,这样便最大限度提高了学习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了外语人才培养效率。PBLLI是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学习者在解决问题中成长,有一种厚积薄发的力量,使知识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
(四)PBLLI可以培养高水平的外语人才
PBLLI是“授人以渔”的高水平学习,它使学习者既拓展学习的宽度,又探究学习的深度,可使学习者投入学科知识的深层次学习[8]。学习者不会满足于知识的表象,不会止步于书本知识,而是要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有效的PBLLI学习者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内容,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有效的PBLLI学习者能够建立自信、独立和有担当的品格,具有合作与交流思想的能力,会成为有创造性的改革者。正因为PBLLI能够使学习者语言能力、学科知识与个人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因此它是培养高标准的外语人才的有效途径。PBLLI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21世纪的教育强调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以及创造性等四项综合能力融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9]。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成功,不仅是21世纪职场的需求,而且会帮助年轻人了解公民义务,掌握作为世界公民的新角色[10]。而这也正是PBLLI的终极目标。因此,PBLLI将成为21世纪最具魅力的外语教学方法之一。
然而,由于PBLLI难以驾驭,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在学习者、教师和环境方面都面临很大挑战。
二、PBLLI面临的挑战
有效的外语教学是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师生的互动与合作的结果。PBLLI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师生外语教学观念和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能力以及环境的支持。PBLLI面临的最大挑战包括学习者的角色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目标的整合以及教学环境的支持等。
(一)学习者需要从学习观到角色的转变
学习观就是对学什么和怎么学的看法和态度,它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角色。我国外语教学大纲虽然一再强调语言应用能力的掌握,但长久以来的外语教学过度强调成绩。所以,大多数学习者习惯为考试而学,认为最有效率的学习就是从老师或教科书中得到答案。更多的精力用于总结记忆知识内容的规律和拿到高分的答题技巧而不是主动探索。因此,大多数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角色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因不适应而在PBLLI中表现出态度消极等,使项目实施遇到种种困境[11]。有些学习者认为PBLLI不是正规的教学,对此根本不重视,还有的认为PBLLI耽误时间,对此非常抗拒。PBLLI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在应试教育中学习者显示的各种能力不足,比如,不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无法阐述逻辑性的观点、合作学习困难、缺乏对时间和复杂情景的管理能力等。然而,如果學习者的角色没有转换,则根本无法达到PBLLI的教学目的。换句话说,如果学习者依然认为考试成绩比能力发展更重要,仍然喜欢被动的灌输式学习,则根本无法适应PBLLI教学。因此,实施PBLLI,首先要使学习者的角色发生根本的转变和适应。
(二)教师亟待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培训
PBLLI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是从师生互动模式、课堂管理策略、评价方式上都与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对于同样经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外语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PBLLI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课程教学内容来说,教师既是设计者,又是实施者;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合作者;对于教学效果来说,教师既是评价者、也是反思者。教师不仅要有新的角色意识,还要对新的角色产生认同;教师不仅要扮演好每一个角色,而且还要帮助学习者适应新的角色;教师不仅要有设计PBLLI课程教学的能力还要有驾驭整个PBLLI教学过程的能力。比如,如何在PBLLI中把知识、能力和个人素养结合在一起?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引导并协助学习者以使他们既不会无所适从,又能够使他们学会独立与合作?如何把握项目实施的进程与节奏,以使它们能够按计划完成?如何既鼓励学习者善于表达、勇于发问,又能够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如何变多媒体等技术从简单的教具变成认知工具?以及如何引导学习者坚持撰写反思日志和进行客观的评价?这些都将是在PBLLI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也必将是对PBLLI中的教师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
(三)PBLLI需要教学环境的支持
在我国实施PBLLI,教学环境方面遇到的最大挑战是语言环境和大班授课方式。首先,语言环境。PBLLI的关键要素是“真实”即真实的问题、真实的语言、真实的过程、真实的成果。但是,在我国非目标语环境中,真实的语言如何达到?如何能够保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比如考察、调研、搜集资料、社会互动等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目标语都是真实的?如何能够保证学习者在与同伴交流中所使用的目标语都是真实的?教师如何帮助学习者设计项目,才能使其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实施?学习者又如何发现适合在我国非目标环境中,用真实的目标语解决问题?这些应该是在我国实施PBLLI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其次,大班授课方式。我国的外语课堂基本是大班授课。即便是高校外语专业,大都是超过20人的班级,甚至还有超过50人的合班课。由于PBLLI是基于内容的教学,即便大班已经被分成不同项目小组,每个项目问题也都是相互联系的,不同项目小组在学习内容上都是同步的。因此,项目小组之间也是分工与合作关系。不仅项目中会有很多在课堂中讨论或分享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成果展示和反思评价时,一定是全体学习者共同参与。如果是大班授课,在这一环节耗时更多、效率更低。同时,大班授课也会给PBLLI教师增加更多的工作量,在对学习者的指导与反思评价方面会受到很大影响。现有班级授课模式是PBLLI面临的环境支持方面的挑战。
三、对策与建议
有效的教学需要在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相互协调作用,只有这四个要素同时与PBLLI教学目标一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这四大要素共同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成为有效实施PBLLI教学的先决条件。
(一)PBLLI项目课程设计要基于需求分析,要本土化、个性化
PBLLI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其课程设计要充分尊重并发挥学习者的需求和个性特征。因此,对于已有的PBLLI课程设计绝对不能照搬。在实施PBLLI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需求分析,使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满足学习目标要求,最重要的是体现学习者的个体需求。因此,PBLLI课程设计另外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基于需求分析,使之本土化、个性化。PBLLI课程设计者(教师)要做到九个了解:了解并深刻理解教育和教学目标;了解21世纪外语人才能力要求;了解PBLLI目标;了解学习者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了解学习者学习风格和个体差异;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了解教学内容;了解现有的教学环境及其对PBLLI教学的支持程度;了解自己的个性、教学能力及教学风格。总之,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PBLLI课程设计的前提。
(二)PBLLI课程设计应该是动态的、模块化的和跨学科的
PBLLI是一种基于内容的学习,是一种有效实施学科教学目标的途径。如果说学科教学大纲告诉我们“what”,那么PBLLI则应该是“how”。因此,PBLLI课程设计既要体现学科教学大纲中的知识与技能总体目标以及各阶段目标,又要体现21世纪外语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要求。所以,PBLLI课程设计应该是动态的、模块化的和跨学科的。任何一个已有的PBLLI课程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做新的课程设计的参照或模板,但它会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的不同而不同,PBLLI应该进行模块化设计。又由于项目问题是根据现实生活不断更新的,所以,对于某一门课程来说,PBLLI课程设计应该会随之进行动态调整。而跨学科学习是贯穿PBLLI始终的,因此,PBLLI课程设计一定要体现跨学科性。否则便失去了PBLLI课程的重要意义。动态的、模块化和跨学科性应该是一个好的PBLLI课程设计的标准,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对课程的要求。
(三)实施PBLLI课程教学首先要解决师生角色转换问题
传统外语教学中,把解决问题当作学习的目标即学习的目的是用课堂中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PBLLI要求师生把解决问题当作学习的过程和途径即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语言。这不仅要求师生学习观的转变,同时也需要学习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角色的转换。PBLLI中,要求学习者要有批判性思维、有反思意识;学习要有主动性、自主性与合作性;要发挥创造性。教师要从“台上的圣人”变成“身旁的助手”,要“授人以渔”。这不仅要求教师本身有冒险精神,而且还要有创造性,在教学方式上敢于尝试改变,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做学习者解决问题的导师和咨询师,亦或是助手,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駕驭PBLLI教学,在角色上实现转换。PBLLI课程教学中,没有师生的观念和角色的转变,再好的项目设计也无法有效实施。因此,师生角色的转换是PBLLI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而教师角色转换是关键。
(四)实施PBLLI课程教学必须解决环境支持问题
有效实施PBLLI课程教学,软硬环境的支持缺一不可。软环境包括营造适宜进行实施PBLLI的心理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比如:为学习者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教师要了解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协助组成相对高效的项目团队,并对团队最初的分工与合作进行指导;引导学习者投入到独立的工作中,鼓励进行挑战性学习和在各种环境中使用外语;营造主动发言、勇于表达自己观点则受到尊重和鼓励的氛围;善于挖掘并引导学习者自己发现其优势并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指导学习者有效召开项目会议和自我反思,把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今后努力的依据。
硬环境则是指学校的网络与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教室桌椅摆放、学习者学分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等。第一,网络与多媒体教学设备应该是现今包括PBLLI在内的外语教学必备条件。第二,教师的桌椅摆放以活动桌椅为最佳。因为,活动桌椅更便于临时变动摆放位置从而利于项目小组讨论。第三,由于PBLLI课程设计是动态的、模块化的和跨学科的,PBLLI的课程教学目标包括语言能力、学科知识和个人素养三维目标,学习者的学分应该按照PBLLI的能力评价指标换算。最重要的是,学校在学习者学分管理体系中支持并包含PBLLI课程的学分管理。第四,PBLLI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等都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不同,传统教学评价体系可能并不适合PBLLI课程教学模式,必须予以调整,这是顺利并有效实施PBLLI教学的保障。
总之,只有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协调好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关系,找出有效实施PBLLI的策略,让师生体验到PBLLI的学习成果,PBLLI才能真正成为培养21世纪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Nunan D.. Syllabus desig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8.
[4]Gardner D.. Student produced video documentary provides a real reason for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J].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1992(12):54-56.
[5][6]Ronald J. N.. Passion for learning-how project-based learning meets the needs of 21st-century students[M]. The Scarecrow Press,Inc. Lanham,Maryland,and Oxford,2003.
[7]Phyllis C. Blumenfeld,Elliot Soloway,Ronald W. Marx,et al. 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Sustaining the Doing,Supporting the Learning[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1,26(3-4):369-398.
[8]Beckett G.. Teacher and Student Evaluations of Project-Based Instruction[J].TESL Canada Journal,2002(2): 52-66.
[9]Vice K. K. 21st Century Education and PBL[EB/OL]. http://bie.org/blog/21st _century_education_and_pbl,2001-01-31.
[10]Merkham T.,Mergendooler J.,Learmer J.. Project based learning Handbook[M]. Hong Kong: Quinn Essentials Books and Printing,Inc,2003:3.
[11]Eyring J. L.. Teacher Experience and Student Responses in ESL Project Work Instruction: A Case Study[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1989.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Liu Yud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Abstract: 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PBLLI)is a teaching model that integrates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r teaching into real project activities. By solving problems, learners can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such as language ability,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an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y. PBLLI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remarkable teaching model that reflects the value of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However, PBLLI are facing challenges of student role transform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support.
Key words: PBLLI, model of teaching, project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