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题解题

2018-09-14 10:44董宁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7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

董宁

【内容摘要】2017年的诗歌鉴赏题较之2016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1小题的主观题改为五选二的客观题。这是挑战,亦是机遇。在高考的备考中,这几类信息——诗人生平、诗词知识、注释及选项信息——对学生的解题大有帮助。但与捕捉信息相比,更重要的思维训练点是: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这样的思维训练应渗透到练习评讲中去。

【关键词】以题解题 诗歌鉴赏 分析信息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分值为11分,得分率较低,可作为提分的突破口。

在备考中,我们会复习诗歌鉴赏的方法,强调诗歌鉴赏的几个要点等。复习这些方法与要点不难,但学生应试审题时总难以学以致用,最后是跟着感觉走,胡乱答题。归根结底,学生欠缺分析有效信息的能力。

“训练思维能力必须进入日常语文教学之中。思维品质有多个维度,其中,思维细化和精准化是许多考生的短板。在日常教学中,对同一文本或同一语句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解读,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时,教师一定要引导他们结合文本,学会知人论世,在学生回答之后,应该从‘思维品质的深度、广度、论证严谨度,‘审美取向,‘核心价值方面去补充、完善、鼓励。①”基于这样的考查背景,讲评中应渗透思维训练,指导学生善于借助题目信息(或显性或隐性),分析整合信息(怎么用),有效做答。

一、借助詩词知识

诗歌鉴赏以唐宋诗词为主,因此诗词知识也是备考复习的重点。只是考试考查的绝非简单识记,而是运用能力。识记的知识点如何活用?这才是考验学生和教师的关键点。如2017年3月厦门市质检的陆游《雪夜感旧》考查: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

不少学生把“那信”理解为“那封信”,并自圆其说当时那封信上约好老来从事农耕。读诗时,学生不难判断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回归律诗的基本要求——“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②”

二、借助注释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这是诗歌鉴赏及解题的方法之一。但是学生在解题时,看到注释仅停留在提取信息上,并未分析信息。

1.注释为时间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II卷韩偓《残春旅舍》注释有“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看到时间842~923,其知识储备中没有与之相对的朝代,但是否无用?结合题干的“晚唐巧句”可以帮助定位韩偓生活的时代是晚唐五代时期,进而推断后两联的情感,他的愁与个人,更与国家相关,才能分层次解读出后两联的情感——“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③”

2.注释为地点

2017年3月厦门市质检考查了陆游《雪夜感旧》一题,读题后学生们都留意到了注释中的地名,可惜未分析注释。选择题的A选项为“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错误点在“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通过对注释中的地点进行分析,江阴在在江苏省。首联所写的江月亭和龙门阁,注释已告知在今四川广元及今广元市北。可知道此联是回忆,是虚写。

3.注释为典故

2017年4月福建省质检卷诗歌鉴赏题——杜甫《白帝城最高楼》,注释2、3有“传说”、“神话中”,看到“传说”“神话中”这些词语,可快速判断手法——虚写。因此在解答“颈联体现诗题中‘最高,其写法别具匠心,请简要分析。”这一问题时,可明确“虚实结合”这一写法。

三、借助选项信息

“如全国II卷古代诗歌阅读第14题,聚焦一个命题点提供5个选项,涉及全诗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创作目的、表达分寸等方面,通过不同层级的选项设置,客观地测试出考生理解典故内涵和作用的不同水平,将以往一直以主观题形式出现的题目进行客观化呈现,这类调整可以提高考试的信度,减少评分误差,从而保证考试的公平性。④”由此不难看出,诗歌鉴赏考查为客观题是一种趋势。

以上是根据高三复习备考中学生做题时遇到的较困惑的几点内容进行整理。总而言之,诗歌解题应给方法,更要向学生展示教师读诗解题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教师读诗时的困惑,遇到困惑如何借助题目信息推敲以解决问题,而后促使学生学会在做题时进行自我提问,“提出问题,就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⑤”,术易掌握,但有些学生仅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对古诗鉴赏也存在生硬堆砌术语的现象,对情感理解不到位,失分惨痛。唯有在反复做题中领悟其中不变的解题之道,才是训练的意义。

【注释】

① 陈维贤. 2017年全国卷综合评析及教学启示.

② 摘自360百科律诗词条.

③ 引自中学资源网.

④ 教育部考试中心. 化人以语 育人以文——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J]. 中国考试,2017(7).

⑤ 弗兰克·赛思诺. 提问的力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二中)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
赋物随形,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培养要用好课本这眼活水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摭谈
浅析《长恨歌》译文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
古诗鉴赏“四步曲”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