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笔者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构建的“教学工厂升级版”模式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其他职业院校同类专业教学模式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学工厂升级版 校企联合 学生培养
课题:本文系第三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职校数控专业“教学工厂升级版”建设与运用实践研究》(主持人:陈海滨,课题编号:ZYB230)研究成果。
一、实施背景
笔者学校在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打造“教学工厂升级版”过程中,着力解决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下简称数控专业)原有模式中遇到的问题,创建“教学工厂”升级版模式(见下图),以促进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职业学校教学有机结合。原有模式中遇到的问题如下。
一是学校的育人机制与企业的工作管理办法各自独立运行,校企育人的融合度低、时间跨度短。二是学校按师资、设备情况进行招生,企业在学生毕业时按员工人数、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招工,两者之间时间跨度大,横向联系缺失。三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还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设计,企业的参与度不足,校企一体化育人对接度不高。四是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教育教学技术相对强,但自身的实践能力相对差。承担顶岗实习的企业师傅实践经验丰富,但在教育艺术上相对弱。五是学校与企业分开管理、分开育人。前者的管理比较死板,弹性不够,后者的管理功利性强,目光欠长远。
二、“教学工厂升级版”建设发展的目标
“教学工厂”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思想,并不是在学校之下、教学之外再办一个附属工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只适合技能。
笔者所在学校的数控专业所致力于打造的“教学工厂升级版”更要实现以下目标: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三互”机制。解决校企两套机制独自运行的问题;推进校企学生(员工)身份的“双招一体”试点。解决招生与招工计划对接、时间对接、方式对接、协议对接的问题;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制度、联合培养学生。解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单方设计的问题;建设校企双向挂职、横向联合的“双导师”师资队伍。解决教师、师傅“短腿”问题;建立校企双元融合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解决校企分开管理、各自为政的问题。
三、“教学工厂升级版”建设及实施过程
1.构建“双主体”协同育人“三互”机制
“双主体”即校企双方;“三互”机制,即校企互联机制、互动机制、互评机制。
(1)校企互联。由学校、企业组成联盟,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在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数控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两级委员会组成校企合作立体化网络。
(2)校企互动。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建立四种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双元管理、联合招生、分段教育、多方评价、成本分担等互动作用。
(3)校企互评。企业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考察、评价、验证和鉴定,学校对企业的合作度、投入度、深入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协商解决问题,提高校企一体化育人质量。
2.推进生(员工)身份的“双招一体”试点
实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校企联合培养“双招一体”试点,校企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打造学生、员工双重身份。
(1)计划对接。校企共同研讨招生和招工计划,确保大部分学生实行订单培养。
(2)时间对接。校企共同开展招生招工工作,学生正式录取时,学生、员工的双重身份就已确定。
(3)方式对接。招生时校企互动式进行学生、家长答疑、咨询。
(4)协议对接。学生正式录取时,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生、监护人、学校和企业签订四方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保障。
3.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制度联合培养学生
(1)共同设计方案。校企双方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共同设计数控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2)共同制订标准。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一体化培养”原则,校企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推进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产业升级、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相对接。
(3)共同开发教材。在企业质量监控标准、企业岗位标准等的引领下,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基于岗位的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数控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4)共推模式改革。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建成含技能教室、虚拟实训、生产实训、职业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教学工厂。构建“教学工厂”升级版教学模式推进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形成教室与车间合一,实训氛围“企业化”、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主导“双元化”、学生与学徒合一,培养主体“员工化”、教学与生产合一,学习过程“生活化”、作品与产品合一,运作方式“市场化”的“五化合一”特色教学。
(5)共助产教融合。一是虚拟对接融合。校企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将企业生产过程、机床加工过程、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全仿真虚拟对接融合。二是虚实对接融合。校企合作开发半实物仿真实训平台,进行工作过程模拟操作、技能等级考核、联机上网测评等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的新型模式教學。三是实境对接融合。主要通过专业见习、校内实训周训练、企业阶段性实习、校内生产性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环节,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
4.建设校企“双向挂职、横向联合”的“双导师”师资队伍
(1)双向挂职。学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任教专业技能课程、实训课程,形成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带动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学校建立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每两年安排专任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2个月以上。
(2)横向联合。校企双方为专业教师搭建研发中心工作站、创客工作室等多种发展平台,联合技术研发,共同开发产品。
(3)“双导师”。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实行师傅和教师的双元培养、联合传授。其中专业见习、企业阶段性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委派师傅联合学校教师全程指导,校内实训周训练、校内生产性实习由学校聘请企业师傅联合专业教师全程指导,提高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针对性。
5.建立校企双元融合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建立PDCA质量监控融合管理机制,实行“双主体”育人和“双导师”教学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1)P阶段——制订计划阶段。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招一体”计划,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实践评价标准,制订学分制弹性学制管理办法等。
(2)D阶段——实施阶段。计划等制定后,由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就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实施阶段中要注意行动方案的部署和交底、“面上推进,点上突破”、过程质量的监测等。
(3)C阶段——检查阶段。检查有学校自检、企业自检、校企互检、第三方检查等方式。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检查是否执行了计划等、不执行计划的原因,以及检查计划、方案执行的结果。
(4)A阶段——处置阶段。保持“双主体”育人质量形成过程的受控状态,处置分为纠偏和预防改进两个方面。前者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的计划进度偏差、育人质量问题;后者是将目前计划进度和育人质量状况信息反馈到学校、企业等管理部门,反馈到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机构,确定改进目标和措施。
五、“教学工厂升级版”建设与实施的成果与成效
1.构建了有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教学工厂”升级版构建了校企互联机制、校企互动机制、校企互评机制的“三互”机制,探索出了“双主体”育人模式。
2.推进了招生招工一体化
成功实施“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双招一体”试点。数控专业招生人数连年火爆。
3.完善了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校企共同设计方案、共同制订标准、共同开发教材、共推模式改革、共助产教融合,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成果。如校企共同制订了各年级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修订了10门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了5本校本教材、全国发行专业教材6本;共建了2个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6个现代化技能教室;共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1个,开发了伴实物仿真实训平台1个。
4.建成了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
全面实施“双导师”教学,两年来,聘用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6人,所有专业教师每年都到企业挂职锻炼或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学生企业实习管理,“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100%。
5.建立了体现现代教学工厂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
校企双方运用PDCA循环管理原理,建立了PDCA质量监控机制,实行了校企双方融合管理,计划、方案的预期目标得以全面实现。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双证率达100%,企业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8%。
六、体会与思考
“教学工厂”升级版中重要目标之一“双导师”教學的关键是教师和师傅,当地政府和学校、企业要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设立兼职教师岗位,以此激励教师企业兼职、师傅学校兼职。此外“双主体”育人、“双招一体”试点、“双导师”教学还需要当地政府出台相关实质性的扶持政策,激励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