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亚
摘要:“讲故事”是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综合技能,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本文对拆分整合式讲故事技能训练策略的应用进行探讨。根据学前教育专业高考的要求,笔者在训练学生讲故事技能的过程中,致力于兴趣优先、先拆分后整合、信息技术辅助的训练方式,最终达到学生自信、生动形象地向幼儿传达故事内涵的目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 讲故事 拆分整合式
日本的最新一项研究显示,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促进作用。英国广播公司也曾报道,经常听故事的孩子比很少听故事的孩子长大后行为出现问题的危险性低,婴儿时期经常听故事的孩子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比其他孩子高。可见会给幼儿园小朋友讲故事的老师是受欢迎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生掌握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技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高考为背景,以学前教育专业高二学生为对象,实践了兴趣优先、先拆后合、信息技术辅助的拆分整合式讲故事技能训练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并加以运用,是最省力的教学方法。中职学生缺乏自信,运用游戏法可以让学生因为游戏的趣味性、情景性而暂时忘却自己的不自信,成功地迈出第一步。
在开学第一课时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让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对讲故事产生兴趣和好奇。在课堂上用“隔山喊话”的游戏训练学生音量、体验情感抒发时的状态。在训练体态的时候用“我做你学”的游戏,表现故事中大灰狼角色的一句对话和体态,师生之间你学我做,生生之间互相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不自觉地掌握了大灰狼的基本体态和角色音型。
游戏式的学习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在集体目光的关注下,放不开、不敢讲、不自信的问题,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觉得讲故事很有意思,产生了“我能学好并能得到同伴和老师认同”的自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拆分故事的策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生讲故事的技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必须结合实际,接触不同类型的故事才能把讲故事的技巧融会贯通。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考试规定的50个故事组成的考题逐一进行讲解的方式太过机械,最好的方法就是拆分、梳理出这些故事中蕴含的特点、规律及必需的讲述技巧,让学生逐一加以练习、巩固、突破,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拆分故事素材
(1)梳理故事风格。幼儿故事大多以轻快型风格为基础,部分段落穿插舒缓型或者紧张型风格。
例如《漂亮的代价》中,前面部分用舒缓的语气来描述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段用轻快的语调讲述刺猬姑娘时尚的穿着打扮,大灰狼出现时用紧张的语气、略快的语速营造狼来了时那种危险的氛围。准确定位作品风格就相当于学生找到了故事的中心思想,这样学生在讲述故事时情感表达的大方向就不会偏离。
(2)梳理故事内容。对故事内容难度的分析,关系到教学中作品呈现的先后顺序,更关系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讲故事的内容。
故事难度决定于与作品中角色的数量和角色性格的差异性。故事中出现的角色越多,学生模拟故事中的角色音型就越多,讲故事的难度就越大。在下表中,故事中有两个角色的共有18篇,这类故事学生讲的时候能较好地把握。如果角色多了,学生在讲述时变化声音次数过多就容易搞混角色声音,出现转换不自然现象的频率增加。只有一个角色的故事也存在难度,如3号作品《狮子和鹿》,故事情节性不强,很多内容是角色的自言自语,所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把握就需要很细致。学生如果没有仔细分析拿到的故事,就不能较好地把握对话中细微的情感变化,学生也往往讲不好故事。
另外,故事中对话密集、内容差异不明显,讲故事的难度也会增加。特别是平行对话的数量较多的,如4号作品《小花籽找快乐》。学生在讲述时由于对话中的感情变化不明显,角色对话密集,学生一紧张,故事的角色区分也成了问题。针对这类故事,教师在训练中就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应试时一分钟讲述的要求,合理地指导学生选择应试故事内容的讲述部分。
(3)拆分故事角色。每一个故事中角色的数量是确定的。常用的声音类型有:狡猾的狐狸类、纯真的女童类、爱美的少女类、温柔的妈妈类、憨厚的男子类、高傲的公主类、实诚的老人类、呆萌的男孩类等,课堂上需要对这些特殊的声音类型进行训练。掌握这些声音的发声技巧,例如老人的声音发音时喉头束紧,挤压成声,小孩子语音靠前,音色清亮、语速略快等。故事中会有一些年龄、性格、特征等的表述不明显的角色,需要教師引导讲述者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从角色的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定位。
2.拆分讲述技巧
幼儿园是口语的世界,因此幼儿教师口语应该是口语语体。同时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园教师在给幼儿讲故事的时候还必须能熟练地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辅助教学。
(1)音量、音型、音质的训练。在训练音量时教师告诉学生运用站姿结合声乐的发生技巧,使得发出的最大声音能够让最后排的同学听到,最小声音能够给中间排的同学听到。让声音的大小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并结合游戏练习让学生能收放自如。
音型的训练则融合在具体的故事对话中,如老奶奶的声音就结合《长翅膀的老师》中园长奶奶的话来练习。要求学生能够讲出真情实感,讲出表演的效果。如果在训练不同的声音类型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巧妙地把颤音、泣声、笑语、拖腔等应用于故事的对话中,可以有效增加故事有声语言的表现力。
教师发现有些学生的声音不够吸引人,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真实的声音讲故事。让学生将自己投入到故事的角色中,例如用“隔山喊话”“你学我做”游戏让学生仔细感受不同情境中自己声音、情感的状态并加以运用,急人所急、喜人所喜,才能达到用自己的声音感染每一位听众的目的。
(2)眼神的训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讲故事时表达感情最重要的途径。训练时,首先告诉学生故事中叙述和对话的内容眼神的聚焦点是不一样的。叙述时眼睛要看着前面的听众,对话时眼睛要看着与你对话角色假定的位置,视线不能太低,也不能盯死一个位置超过一分钟。接着进行合理的视觉焦点定位练习。练习时要求学生分句或段脱稿讲述,并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眼神的变化,教师也应该用眼神和学生沟通,鼓励、提醒、表扬学生,使学生会用、习惯用眼神沟通的方式。
(3)表情、体态的训练。表情和体态是讲故事不可缺少的部分,与故事内容、情感的变化、眼神的转换相辅相成。可以由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寻找制作一个表情体态表,如害怕、高兴、生气、祈求、嘲笑、难为情等故事中常见的表情和体态。通过不断观察、模仿,结合舞蹈体态,美化、感悟出符合每一位学生自己特点的表情体态动作,然后在不同的故事中加以熟练、运用。
三、整合故事的策略
讲故事的技能在高考中是以一个完整的故事或一分钟的时长(学前教育专业高考讲述故事的时间为一分钟之内)为载体的方式呈现的。将一部分足以支撑一个故事的拆分内容进行训练之后,就让学生完整地、不同步地讲述这个故事。一边训练拆分好的内容,一边运用到需要讲述的故事中,让学生体验拆分和整合讲故事的区别。由此自然地引入轻重对比、快慢对比、停连、先情后声、先行后声等技巧在完整讲述故事中的合理运用。
在实践中,教师发现学生对有的讲述技巧点掌握不好的时候,先告诉学生哪里不对,应该怎样,最后再让学生当面实践一次,这样的方式更容易使学生掌握较难的个别技巧。先从容易学得的小技巧入手,接着依托故事将小技能点串联起来进行精细化打磨,最后讲出来的故事就有声可听,有色可看,一个完整的故事作品训练就完成了。
四、提高效率的策略
成功感是师生讲故事获得成功并保持教、学热情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师生能够顺利地推进课程的进度尽快出成绩,要让学生喜欢讲故事,养成每天都要练习讲故事的习惯,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讲故事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非常重要。
1.微信语音回课
微信语音回课是指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每天都回一条相应故事的一分钟语音信息。全班学生按照交作业的先后顺序进行故事语音接龙。微信语音回课操作简单,教师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位学生交作业的情况,能随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每天自觉讲故事的习惯。
2.视频课堂实录
学生讲故事的过程具有即时性。教师分析学生哪里讲的好、哪里有问题时学生自己看不到,有些地方存在的問题可能教师也不能马上发现,这给作业的评价带来了很大不便。笔者用手机拍下学生讲故事的视频,并在大屏幕上直接反复播放、分析、评价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不仅提高了学生讲故事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在运用新策略讲授故事的过程中,笔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讲故事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着眼于学生每一个细小的进步,最终让学生自主建立起理想的讲故事环境。这个环境让学生建立了自信,从一开始的教师点名回不出课,到排队抢着讲故事,回一次课体验一次成功,每次回课都有不同的收获,学生讲故事的技能也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地提高。
(作者单位:宁波建设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