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及制度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9-13 07:27胡小平
职业·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技工院校教学管理

胡小平

摘要:本文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江西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及制度建设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对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规范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教学管理 制度建设

课题:本文为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研究”(JXJGJY-ZD-201606)阶段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江西省技工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江西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江西省统计年鉴2016》,全省具备招生资格的技工院校共计85所,2016年全省技工院校在校生共122254人,当年招50411人,教职工数8904人,其中专任教师6952人。

技工院校的快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迅猛增长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及制度建设引起管理者的高度关注。2016年,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研究》课题列入年度招标课题。招标课题的设立表明江西省人保厅对技工院校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迫切愿望。

纵观全国,部分省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省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规范。笔者按照2016年全国省份GDP排序,选取了排名前15名的省份(江西省排名第16位)作为研究标本。虽然GDP不能代表一切,但排名在前的15个省份包含了全国社会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查询,笔者发现江苏、广东、浙江、四川、湖北、福建六省已经建立了省级技工院校教学管理规范,其中江苏、广东、浙江三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水平较高。因此,本研究于2016年11月成功申请并立项,课题编号:JXJGJY-ZD一201606(赣人社办函[2016]70号),本研究将为制定江西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规范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方法。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平台进行,现场访谈的主要对象为技工院校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1.调研对象

(1)问卷调查。课题组选择了37所省内具有代表性的技工院校进行问卷调查。37所技工院校的分布情况为:省直属17所,地市管辖8所,县级人社部门管辖12所。

(2)现场访谈。课题组对部分技工院校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就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及制度建设相关问题进行访谈,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交谈记录形成书面材料。

2.问卷设计与访谈主题

(1)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各校教学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技能竞赛及制度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校企合作管理、学生实习就业管理、教学督导及机制体制建设等11个方面的主题,共52個问卷调查点。

(2)访谈主题。访谈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了解各地方技工院校主管部门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二是探讨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三是讨论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建设;四是交流师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及世界技能大赛的措施及建议;五是探讨教学改革及改革中遇到的难题等。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1.各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管理随意性大

从调研数据和访谈结果来看,各技工院校基本都建立了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但这些管理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制度建设不规范。主要体现为“散”“乱”“不成体系”。“散”体现为各种管理制度散乱,临时性制度较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乱”体现为各技工院校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五花八门,基本属于各个学校自创,无相关政策依据;“不成体系”体现为管理制度没有纲领性和系统性,有的学校管理制度一大堆,内容重复,甚至自相矛盾。

二是教学管理制度设计缺少项目较多。大部分技工院校没有建立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缺少教学效果评价环节,缺少教学效果检测标准及管理办法,造成教好教坏一个样,不利于提高技工院校整体教学水平。

三是地方主管部门监督指导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力量薄弱,人员不足或不够专业,职能上主要以上传下达等行政管理为主,具体的教学业务管理难以顾及;二是在制度建设上,课题组在调研中尚未发现有行政主管部门针对技工院校的教学管理出台过相关制度和文件。

2.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较为齐全,部分技工学校有所欠缺

各校基本设立了教务处或类似教务科的教学管理机构,管理人员配置比较充足,但不同学校对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的重视程度和要求有较大差异。

一是技师学院或实力较强的高级技校除设置教务处这样的日常教学管理机构外,还设置了教学督导处、科研处、校企合作部、实习科等与教学管理相关的机构,在教学不同的管理环节,各部门职责分明,既分工又合作。教学管理人员职数相对充足,专业性较强。

二是部分学校特别是县一级的技工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缺失,管理力量单薄。部分学校与政教处合署办公,教务管理停留在课时安排、课节统计阶段,管理人员身兼多职,既不专职也不专业。

3.教师管理和师资建设亟待加强,用人机制缺乏创新

教师管理缺少前瞻性规划,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师资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用人机制陈旧、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师专业结构严重失衡、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双师能力不强等。

一是师资建设缺乏前瞻性。很少有院校立足学校长远发展来规划师资管理,很多情况下都是看招生人数与报读专业情况仓促配置师资。

二是师资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造成师资不稳定的原因有:技工院校的教师社会地位低,不受学生、家长待见;待遇普遍偏低,付出与回报不对等,一有好的去处就会选择离开;教师动手操作能力差,只有理论知识,不能适应岗位需要。

三是用人机制缺乏创新,人才引进渠道不畅。公办技工院校机制僵硬,平庸、懒散、无能的教师无法淘汰,高技术人才难引进,内培转岗难见成效。新聘教师待遇较低,学校没有给足留人的待遇,新聘教师把职业作为“权宜之计”,有能力的新聘教师留不住。

四是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业务水平低下。不少技工院校教师大部分由普通中学转岗而来,既不懂专业,又没有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很少。很多学校一方面是教学实训设备设施不够用,另一方面却因为缺乏能够操作某些设备的教师而让设备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4.专业设置高度雷同,办学没有特色

专业建设和管理比较混乱,无长远规划和正确的政策导向,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精品专业缺乏,办学没有特色。

一是制度上没有规划。在专业设置上,没有根据自身办学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存在仓促上阵现象,特别是一些地方和民办技工院校,由于生存压力,也为了迎合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明知自己在师资、设备、教学管理经验等方面不具备条件,也盲目申报开设好招生的专业,造成一哄而上的现象。

二是精品专业建设力度不够,专业设置雷同。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精品专业建设计划,全省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同质化现象严重,像幼儿教育、计算机应用、汽车维修、数控技术、模具制造等专业遍地开花,原有传统行业的特色专业不断弱化,形成百校一面的局面。

三是专业设置混乱,已经产生不良后果。一是随心所欲的专业设置导致了各学校之间招生的恶性竞争,让学生、家长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直接导致了教学管理难度加大,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最终影响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和吸引力。

5.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用不明显

根据调研,近七成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在本地企业就业的比例低于20%,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比例低于5%。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与产业不对接。由于各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专业开设前没有对当地主打特色产业、当地产业和行业用人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不对接,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在当地就业。

二是学校与地方劳动部门、用人单位沟通不够紧密。一方面,地方企业用人工资待遇相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低;另一方面,地方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对员工的劳动保护和人文关怀等方面,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因此,学校要加强与用工企业及地方劳动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补足这方面的短板,让技工院校毕业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6.教学改革创新深度广度不够,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各技工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本教学规范有待完善。各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欠账太多,全省技工院校到目前沒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课程体系设计比较随意、凌乱,课程标准没有统一规范,教学评价体系没有建立。

二是教科研力量比较薄弱。调查数据显示,仅有48.65%的技工院校设立了科研处,近四成的学校近三年没有省级以上课题立项或结题,教科研活动仅停留在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教学常规活动上。部分学校甚至没有建立教研组,也没有开展教研活动,这一现象在规模较小的技工学校和县一级的学校比较普遍。

三是教师问题。首先教师接受先进职教理念的渠道不广,走出去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所以在教学改革上难有新意;其次是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流动性大,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工作负荷大,在教学改革创新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学校盲目开设专业,导致教师频繁转岗,教师疲于转岗学习,无暇教学改革创新。

四是教学设施问题。相当一部分技工学校基础设施较差,实训设备陈旧落后,教学设备设施制约了教学改革创新的开展,实训工位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7.信息化基础建设不完善,教师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各技工院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相对同级普通教育学校普遍落后,仅有54.05%的学校实现了网络公共区等整个校园全覆盖,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水平有待提高。

技工院校信息化教学方面存在的困难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经费困难。主要是县一级的学校,受县或市级财政制约,数字化校园设备设施不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低于同级普通教育学校。网络接入带宽有限,信息化教学只能当做时髦概念,在口头上说说,纸上写写,无法应用到教学当中。

二是教师自身问题。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他们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不愿打破常规,接收新生事物比较困难,对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难以割舍。技工院校生存环境较差,部分教师身兼数职,工作负荷沉重,严重制约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8.学生实习缺乏有效管理,“放羊式”管理现状比较普遍

职业院校“放羊式”实习管理现状早已引起国家管理层面高度重视,已出台了多项政策来规范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管理工作,但“放羊式”实习管理现状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一是实习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缺失。只有37.84%的学校设立了实习管理科,35%的学校未派教师入驻管理,大部分学校由于师资紧张,很难派出教师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

二是学生实习过程不规范。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于2016年4月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学生实习分为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三个阶段。而根据课题组调研,84%的技工院校学生实习就是顶岗工作,没有认识实习、跟岗实习这一环节。大部分学校未制订具体的实习计划,学校也不派教师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和专业教学,企业也不愿派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来指导学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大部分都以“全职员工”的身份从事生产劳动,已偏离了实习学生的角色。

9.教学督导体系不完善,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

教学督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调研的37所学校中有21所学校建立了督导室,占比56.76%。校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处在初级阶段;在技工院校主管部门层面,教学督导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一是技工院校至今尚未建立上下结合的教学督导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考核流于形式。尽管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强调对下属技工院校的教学管理和质量有督导、有考核,但这些督导和考核流于表象,或仅限于行政方面的考核,实际意义不大。

二是教学评价空白。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上没有相关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也未建立相关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机制。相当一部分技工学校仍以招生任务完成量来评价学校当年主要工作成绩,而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学质量怎样,没有考核。

10.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氛围没有形成

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就全省技工院校而言,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氛围仍不浓厚,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缺失顶层设计。尽管全省每年都举办技工院校师生技能竞赛活动,但技能竞赛还缺乏长远规划,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特别是在国家级技能竞赛的任务目标、信息获取、集训组织、集训基地建设、指导团队建设等方面缺乏统筹和规划。

二是沟通不畅。技能竞赛信息获取渠道不畅通,竞赛指导团队散、小、弱,实训设备不足或与竞赛设备不匹配,无相对集中的竞赛集训基地,同一项目不同学校的学生各自集训,不能形成有效竞争和相互交流、促进。

三是有待健全激励机制。有的学校缺乏奖励制度,有的学校奖励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在竞赛中获得好名次的师生奖励措施力度有限,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够,难以有效推动竞赛成绩的提高。

11.部分技工院校校长对教学工作重视不足

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相当一部分技工院校校长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学生管理和学生就业等方面,对办学主体的教学工作反而不够重视,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经历问题。因校长由上级任命或指派,有的从未从事过教育行业,或者即使有教育的类似经历,对教学工作也没有亲身体验,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了解不深。

二是认识问题。对职业学校办学使命和目标不清晰,把学校办成人力资源转运站。割裂地看待招生、教学等工作,对学校各项工作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认识不深。

三是急功近利。部分校长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只要招生人数上去了,一美遮百丑,对待教学管理工作的随意性较大,认为教学管理工作规范一点和放松一点关系不大,不会对学校产生较大的影响。久而久之,致使从领导到普通老师的意识当中,或多或少地认为教学工作不重要,造成教学工作越来越随意,越来越不规范。

四、建议与对策

经过对全省37所技工院校学和部分地方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研,课题组发现,近年来,各校在规范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所取得的成绩和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相比,仍然显得相对滞后,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并不凸显,教室管理制度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因此,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一个规范教学管理的良好生态

(1)尽快制定《江西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规范》(以下称《规范》),做好顶层设计。《规范》就教学行政、教务常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文件、教师业务、教研与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进行纲领性的界定,为地方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制定教学管理规范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

(2)建立技工院校办学宏观调控机制,突出地方产业和职教特色。省市行政部门根據学校创办、专业开设标准,结合本地区产业特色,宏观控制技工院校数量、办学专业和规模。申办与管理职能合并,建立学校、专业的评估和退出机制。积极学习和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管理经验,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技工院校。

2.抓住教学管理重点环节,做好五个“规范”

(1)规范教师管理。制定技工院校教师招录标准,让更多有专业技能和企业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进入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立技工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和业务考评制度,用制度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和师德表现;制定技工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以及教学事故追责办法;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不断提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教学工作能力和师德水平。

(2)规范专业管理。严格专业开办准入审核,杜绝不具备资质的学校开办新专业。由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全省技工院校专业分布情况和区域特色产业进行全面摸底,依照技工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对全省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重新调整和布局,特别是地方性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一定要突出地方产业特色,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

(3)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标准,对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核等各个常规环节,制定具体标准和要求。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体现出技工教学特色。让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知道该如何做,使教学各个环节更为科学、规范、有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定期地开展教学文件检查。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4)规范实习管理。根据国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制定江西省《技工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办法》要体现“定岗位、定师傅、定标准、定任务、定时间、定考核办法”的原则,让实习成为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成为教学活动的延伸,从根本上杜绝技工院校“放羊式”实习管理。

(5)规范教材管理。省级行政主管理部门要制定公布《技工院校规划教材书目》,各技工院校在《书目》中选用基础文化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组建教材开发团队,规范全省教材建设,从各校调配职教经验丰富、有一定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水平的一线骨干教师组建教材开发团队,结合本省省情和职业教育实际,开发编写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适用于本地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教材。

3.加强教学督导检查,建立“内、外”两种考核机制

在《规范》指导下进行教学质量督导和检查,实行技工院校自身和教育主管部门“内、外”双重考核机制。

(1)“内”指各技工院校要建立完整的教学考核管理体系。学校建立教学质量考核和保障体系,由教学管理部门对本校的教学常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文件、教师业务、教研与管理等进行考核。

(2)“外”指外部督导检查。省厅或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直接或抽调教学管理方面的专家,定期、不定期对全省各技工院校进行教学工作检查,并形成通报制度。

4.重视教学人力资源建设,打造两支强力队伍

(1)加强技工院校校长队伍建设。加大对技工院校校长专业化建设的探索,提高校长的教学管理能力。建立职业学校校长轮训制度,每若干年参加一次校长轮训。提高校长的职业教育理论修养,加强标准意识。加强与国际、国内兄弟省市的交流活动,及时掌握职业教育发展新动态,提高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变化的能力。

(2)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理念,建立教师下企业学习轮训制度,并作为职称评定和双师认证的必要条件;建立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支教的制度,对参加支教企业给予经费支持或财税方面等的支持,使企业技术人才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中来;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技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技工院校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