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是有机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探讨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核心素养;培养
一、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当代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信息意识;二是计算思维;三是数字化學习和创新;四是信息社会责任感。这四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信息意识是前提和基础,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社会责任感又是为信息行为提供规范和保证。
二、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利用情境引入创建良好的信息技术学科氛围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让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情境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导入,或者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充分讨论,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一个好的情境导入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情境的体验下,学生不仅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
例如,在进行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时,正值我们的厦门金砖会议结束不久,我在课前先导入一段大家熟悉的厦门的场景视频并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观看视频后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得出如果要去厦门自助旅游,需要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在这种同学们乐于参与讨论的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氛围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
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分辨推理的能力,能处理各种抽象的事物和关系。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倡导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它提倡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不仅强调文化基础,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方面发展,还强调学生要学会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即: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具有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逐步走向成年,要具有信息安全意识,学会保护尊重个人隐私;会用简单的技术方式来保护数据或设备安全,会自觉遵守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会积极生动地融入信息社会中。
在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在讲解信息的真伪性时,我引用了生活中的一则新闻:“新华社广州9月1日专电(记者叶前)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再传电信诈骗学生的噩耗:广东揭阳市一女大学生被骗光近万元学费和生活费后,跳海自杀”。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假如遇到这样的诈骗案例,怎样保护自己,避免悲剧的发生?同学们通过讨论,树立正确的理念,强化了信息防范意识。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批判地接收,提高对信息批判,评价,选择的能力。
(三) 利用项目学习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方案设计、新知学习、实践探索,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它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布置项目任务,并将项目任务合理地划分。教师在项目学习中充当发起者、引导者、评价者、组织者,而学生的角色为探索者、响应者、记录者。
比如,在学习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课时,有的学生对VB语言有过初步的了解,那么我先给这部分同学们出一道简单的程序设计题:随机输入圆的半径,计算输出圆的面积。(要求用VB语言来设计这道简单的题目)随后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程序过程进行分析,随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分析过程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VB程序的编制环境的体验,深刻了解程序中的基本元素以及用计算机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设计这样的程序培养了学生形成计算思维,一旦遇到同样的问题,懂得运用计算思维来解决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来加强对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培养。它还充分展示了学科的魅力,更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学科的巨大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核心素养,在今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信息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全海.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J].教与学,2017(04).
[2]李维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05).
作者简介:
卢妙娜,福建省龙海市,龙海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