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 至千里

2018-09-13 11:05洪毅萍
考试周刊 2018年65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读写结合作文

摘 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实践性”——指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途径就是要多实践,尤其是作文教学更应创设条件让学生多进行言语实践,从而达到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的目的。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见缝插针不断进行“微”积累、“微”作文,让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常态化,言语表达的训练常态化,从而“积跬步以至千里”!

关键词:语言积累;读写结合;“微”作文

“微”在字典中有“小,细小”的意思,如“细微、轻微”;也有“精深;精妙”的意思,如“微妙、微言大义”。时下流行的微信、微店、微博、微电影,乃至教育界的微课,无不是以小见大,虽然小但是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2013版课标在“前言·课程理念”部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实践性”——指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途径就是要多实践,尤其是作文教学更应创设条件让学生多进行言语实践,从而达到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所以,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见缝插针不断进行“微”积累、“微”作文,让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常态化,言语表达的训练常态化,从而“积跬步以至千里”!

一、 微积累

(一) 诗词积累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古人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挤”时间进行诗词的积累,让学生在诗歌的海洋里徜徉、体味,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感,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1. 古诗词积累

利用每天语文课前5分钟,每周固定5首进行反复,可以是“主题”诵读,分为“春夏秋冬”季节主题:如春季就诵读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词;可以是“美丽的节气”,二十四个节气学习到相对应的二十四首古诗;又如学习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关于“乡村生活”学习,那么就诵读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等。

2. 儿童诗积累

儿童诗趣味盎然,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这样的诗词对学生来说亲切自然,他们更加喜欢。对儿童诗的选择我采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周末查找,每周一学习小组交流,推荐一首小组最喜欢的儿童诗带着全班一起诵读,交流的同时又当小老师,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全班8个学习小组,学生除了自己查找到的一首还可以再熟悉八首。

这么多密度的日有所诵,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词是富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还让他们在日复一日的诵读当中“积跬步”。

(二) 语言积累

阅读已经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从“著名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到“清华附小各年段推荐阅读书籍”比比皆是,可是还是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家的孩子很爱读书,可是为什么作文写起来还是干巴巴的!其实,究其原因,在于光看在眼里没有记在心里,当然,做读书笔记不可否认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我的做法是让孩子进行“微”语言积累——利用每天的早读课时间,每天2位同学每人大约3分钟——专题式分享:片段欣赏(描写心理活动、动作……);成语故事等,让学生在共享中收获语言积累。

这些连续的“微”积累,就如细雨润物,似乎没有留下痕迹,可是当嫩绿的小苗探出头来时,我们会记起雨的光临!

二、 微作文

(一) 紧扣教材,见缝插针

1. 读写结合,借鉴课文中经典片段的写法,迁移仿写生活中的其他内容。如《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的段落:“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段落语言优美,结构典范。我在教学时,学生品读之后,先让学生模仿写漳州的母亲河——九龙江;之后趁热打铁,拿出一盆水仙花,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在感受到水仙花的香、美、雅后,再模仿写,学生自然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用总分结构写出了水仙花的特点。

2. 挖掘习作资源,多种形式进行“微”练笔。如续写:教完《给予是快乐的》,让学生以“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为总述句写一个片段;如扩写:《乡下人家》第二自然段“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让学生以“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春天到了, ;夏天来了, ;秋风吹起的时候, ;冬天雪花飞舞,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扩写。

(二) 抓住时机,唤醒写作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也要当“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情绪激动的点,抓住时机,唤醒学生写作的欲望。如这学期班级里来了一位新同学,抓住学生希望了解新同学的心理,召开“新同学发布会”,先让新同学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采访新同学。这样激起学生的情感,再对新同学的外貌、新同学的爱好等分组描写,学生们就能有话可写了。

總而言之,要想让学生达到《课标》所说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就要分化目标,降低要求,简化形式,进行“微”作文,频繁而持久“润物细无声”,在经常性的练笔实践中使言语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经常性的练写实践中使习作素材的积累得以完成,从而自然而然就“积跬步以至千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教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丁斌.随堂小练笔打开习作之门的一把钥匙[J].作文教学研究,2011.

作者简介:

洪毅萍,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读写结合作文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