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加雄
多年来,会泽教育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不断完善中小学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长效机制,逐渐探索出一套中小学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模式。
领导重视是关键。由于全县贫困程度深、山区面积大、外出打工家长多,造成留守儿童多、寄宿制学生多,这些都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为了加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会泽县教育局从机关和部分中小学抽调一批具有一定德育工作经验的教师组织编写了会泽县中小学地方德育课程教材《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常识》,选取了礼仪习惯、语言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纪律习惯、安全习惯和做人习惯等九方面作为主要内容,该教材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德育抓什么、怎样抓的难题,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目标明确是指引。“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会泽县教育局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拟定详细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要求各学校校長、教师对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认识到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要求,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工作,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学校高度重视,把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要工作来研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来推进、来落实,通过狠抓良好习惯养成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措施具体是保障。入学教育抓思想统一,从规则教育开始,提高学生认识。每年的春秋季开学第一周,各中小学均把组织系统地学习《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常识》《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作为开学工作重点,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应该遵守的规矩,在思想上得到重视。日常教育抓常规,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上学时段,走进学校门口,都会看到值周教师带领礼仪监督岗学生在门口迎接师生的到来,见面问好和敬礼成了学校持之以恒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得到展现,只要在学校,大家文明交往,“请”“谢谢”等礼貌用语随时可听到,并且这一习惯正逐渐面向家庭和社会传播。抓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进入学校,就主动进入教室复习和预习,养成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抓日常监督,促进遵章守纪。日查:德育处负责组织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出勤、卫生、课间纪律等。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查课前准备、作业完成及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课堂上教师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习、复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周查:将一周检查结果公布,并选出优胜班级进行表扬,树立典型,让班级与班级之间竞争,存在问题的班级及时得到改正。
家校协同是延伸。每学期各学校均要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会上班主任及教师向家长详细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及思想状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及理论培训,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对学生在校外生活、学习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讨论、研究,从而达成教育共识,进一步促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校教育力度。实施留守儿童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后进生家庭等“五必访”制度,了解掌握这五类学生在校外的学习生活和行为表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切实加强学生校外养成教育的力度。
会泽县教育局把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德育重点工作,突出年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全面系统地抓好师生良好习惯养成,促使师生养成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