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珍
(重庆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 402162)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幻觉、思维内容或联想障碍、情感障碍等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会对其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也会同时承受较大负担[1]。本文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期接受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做如下内容的汇报。
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病史1-18年,平均(6.3±1.9)年;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龄22-65岁,平均(40.8±4.6)岁;观察组患者病史1-16年,平均(6.7±1.4)年;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20-68岁,平均(40.3±4.9)岁。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精神科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实施系统性的健康知识再教育,将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具体原因、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和能够达到的效果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说明,便于其能够更加理性的面对疾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配合医临床诊治工作,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性格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充分重视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对其喜好进行充分把握,嘱咐其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的与患者沟通,要学会聆听患者的主诉,以便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答疑患者的解惑。组织进行专业教育,制作健康知识宣传手册,患者和家属可以自由提问,医生根据问题给出专业性的解答和指导,充分说明服药对于疾病控制的重要性,介绍每种药物的功效,强调擅自停药所造成的危害,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在闲暇的时候可以为患者播放轻音乐、广播剧、组织娱乐活动,帮助其放松并转移注意力,以便早日恢复,让患者与患者之间自由交流,医护人员可以从旁进行监督,对交际能力进行锻炼。
① 护理前后PANSS量表和SCL-90量表评分的变化幅度;②对护理的满意度: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治疗结束,采用满分为100分的问卷,通过不记名打分方式,进行调查,分数达到80分以上为满意,不足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2]。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认定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PANSS量表和SCL-90量表评分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PANSS量表和SCL-90量表评分的变化幅度比较(分)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4.1%,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n(%)]
常规药物治疗是临床对该疾病进行控制的主要手段,近几年来医学界对该疾病的研究正在不断的深入,开始提倡在常规临床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3、4]。本次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精神科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更加客观的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期接受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和心理状态,减少不良情绪的出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使更多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充分保证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