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慧
(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护理部,广东 云浮 527300)
中风为现阶段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病类型,患者生活质量较低[1]。因此,在对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给予患者积极的对症治疗以外,还应加强对于患者的临床护理,通过各种护理途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给患者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为对象,给予患者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后对比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的10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5.96±4.37)岁;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80±4.38)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值相当(P>0.05),有可比性。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饮食管理、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等。
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综合康复护理,主要方法如下。① 中医情志护理。入院当天要求相关护理人员根据相关程序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心理状态选择患者能理解、够接受的方式提前告知患者中风后可能会出现偏瘫症状,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与此同时,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② 体位护理。辅助患者摆出合适的功能位,切忌屈曲上肢同时保证下肢伸展,必要时可使用“丁”字鞋固定足位以防止足下垂;每间隔2h为患者翻一次身,预防褥疮。③ 对症护理与康复训练。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对患者行穴位按摩、肢体被动运动、针灸等对症护理措施;当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肢体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分别在护理开始前d以及护理结束后的第1d,使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若患者量表得分越高,则患者运动功能越好;与此同时,使用Barthel指数判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同样的,量表得分越高,则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高[2]。
在临出院的前1d,用本院自制问卷对患者对于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包含护理及时性、护理效果、护理舒适度、护理态度等内容,总分100分,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8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60-80分表示满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总满意率。
用SPPSS20.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P<0.05表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ugl-Meyer、Barthel评分相当,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后发现,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结束后,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Barthel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值明显更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变化比较表(x±s,分)
在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上,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满意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为70.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表[n(%)]
中医[3]认为,淤血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在运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首先应当把握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原则,做到护理措施和康复措施并重、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并重;其次,再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和疾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措施,如穴位按摩、针灸、情志护理等,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促进患者肢体正常功能形成。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无论是在护理结束后的Fugl-Meyer、Barthel评分上,还是在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中风急性期患者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首先,各项针对性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够促使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次,随着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以及情志护理措施的影响,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将得到明显提高,这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有重要意义,是避免医患纠纷的关键。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还可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使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有着较为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本文编辑:雷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