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裕丰,刘季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是指没有外伤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出现急性的脑血管破裂导致颅内出血,起病急、病程短,病情严重者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脑出血昏迷,病情危急,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脑出血的高危因素通常包括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与患者脑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在我国发病率高,关于脑出血昏迷的治疗和护理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2]。脑出血昏迷患者在入院后需要行急诊抢救手术治疗,而术后护理质量好坏对临床疗效及术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通过对6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及ICU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救治的临床价值,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中收治的6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46-78岁,平均61.3±9.2岁,脑出血昏迷病程1-4h,平均2.1±0.4h。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遵医嘱给药,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等。
观察组则采用ICU综合护理干预,具体为:加强ICU护士脑出血昏迷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熟练使用ICU监护仪器设备,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上报异常情况;如患者并发脑疝,则使用利尿剂以及20%甘露醇降颅压,严格控制甘露醇的输注速度以及用量,根据患者特点,若存在心功能不全时,缓慢滴注,年龄较大者,需减少用量;记录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患者发生呼吸频率紊乱即一分钟低于八次,则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时改善患者的呼吸。脑出血昏迷患者经治疗苏醒病情稳定后,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性训练,挟制其做平衡、穿衣、行动及上下楼等康复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在恢复期加强患者饮食、心理以及生活上的指导帮助。
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价救治效果,80分以上表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接近正常;40-80分表明可以自理,但存在一定的障碍;40分以下表明生活不能自理[3]。
使用SPSS 16.O统计软件,采用 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护理前后ADL评分结果的比较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由于脑出血昏迷的致死致残率高,病情重,治疗过程中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高,且治疗后患者常会残留肢体活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提高脑出血昏迷救治期间的护理服务水平,加强病情监测,逐步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关键[4]。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ICU综合护理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安排专门的ICU专科护士,较常规护理的应急处理措施更为迅速有效。ICU综合护理干预还针对不同程度病情及并发症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通过控制甘露醇的用量及低速实现快速的降颅压,并能够确保患者安全,避免了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现象。此外,通过加强对患者康复锻炼,也可实现逐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ICU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较常规护理有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