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艳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甘肃 定西 748100)
我院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现将护理过程与结果报告如下。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7日~2017年12月9日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7.6±3.4)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病程(1.3±0.7)年。观察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46.8±2.9)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1.5±0.4)年。综合比较两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本研究80例患者全部接受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抗炎药物等常规药物治疗,用药过程中加强基础护理,给予患者病情护理、饮食干预、健康宣教等。另予以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①健康指导: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之所以治疗依从性较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相关的医学知识[1]。护理人员应该立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生活和饮食习惯,对其进行详细、全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案与需要注意的问题;用耐心、专业的态度解答患者的疑难困惑,培养患者疾病的预防意识。
②心理护理:由于长时间被疾病困扰,患者难免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如焦虑、紧张、烦躁等[2],从而让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护理人员首先应与患者尽快熟悉起来,在信任、理解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分析负性心理的产生原因,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鼓励家属积极与患者展开交流,用亲情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
③生活与饮食护理: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通常都不够健康,护理人员应让患者意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提高患者自我约束能力;提供低脂肪、清淡、富含丰富蛋白质的健康食品,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若患者出现便血症状,则提供冷豆浆、冷牛奶;若患者胃出血比较严重,则应适当禁食,控制出血后再积极补充营养;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统一安排作息时间与运动方案,每日督促患者适量的户外活动。
④用药护理:用药依从性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讲解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详细告知患者用药的相关信息,如时间、方式、不良反应、注意问题等;幽门螺杆菌的根除药物会让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不振、口腔苦干等现象,护理人员在安抚患者的同时,要讲明这些是用药后的正常现象,缓解患者内心的紧张感。
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共有四大指标:躯体功能(50分)、心理领域(50分)、社会领域(60分)、物质生活状态(5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GQOLI-74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GQOLI-74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x±s)
消化内科发病率位居高位的疾病有两种[4]:一是慢性胃炎、二是消化性溃疡。这两种疾病对患者的正常饮食、工作、生活、身心健康均造成很大影响,以至于患者常伴有焦虑、无助、紧张等负面心理,正常的生活状态被打破。综合护理干预是针对患者病情特点、心理特点、饮食习惯、生活状态等多方面实施的系统、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纠正患者不健康的心理与生活习惯,最终达到改善病情、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社会、物质生活状态等各方面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