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教育局教科所 许延生
我市教科研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服务本市教育决策、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将特殊教育纳入了全市教科研工作体系,建立了特殊教育研究室,配备了特教教研员,成立了沧州市特殊教育研究会,组织了特殊教育优质课评选、教学视导、专家培训、教科研惠农等活动。至此,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高等院校教育规划课题研究构成了沧州教育史上全面发展的教科研工作格局。教科所工作、教育学会工作、教育科学规划办工作统筹兼顾,高效整合,整体运行,态势良好。
教科研工作开始从专注搞教研活动的“浅层次教研”转向关注人的发展的“高水平研修”,开始向真正意义上的“立德树人”转变。
1.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科研工作方向。我们在全市教科研系统倡导这样两句话:
第一句:把教研科研工作送到每位基层教师身边。——这句话强调的是面向基层的服务。
第二句:让每一位教师在团队中成长。——这句话强调为教师营造好的成长环境。
2)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2.狠抓队伍建设,把“人”的因素放在重要位置。充实专职教研员队伍:配备了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教研员;补充了高中数学、历史、化学和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员。
强化兼职教研员队伍:对首批120名沧州市兼职教研员进行述职考评,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强薄弱学科的教研力量。
提升教学管理者队伍:举办了“在文化和课程的创新中求发展”的主题教研沙龙和网络研修活动,组织了华东师范大学沧州市高中校长及教育系统管理干部新高考研修班等专题培训活动。
打造骨干教师梯队:“沧州市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五·三·一工程”已经进入第二轮,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骨干教师形成梯次,在全市教科研惠农活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教材培训、教学视导等各项活动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1.大力推动“互联网+教研”背景下的网络研修。我们建立了沧州教科研工作通联群、市直中学工作微信群、重点高中工作微信群。各个学段和学科都建立了教研工作QQ群或微信群。依托于网络的常态化的教科研工作管理体系已经构建起来。
“沧州语文人”学术团队群已成为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团队,成功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在线会客室研讨沙龙。中央电化教育馆高度评价本次活动:形式新颖多样,研究成果丰富,不少环节设计很有新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主题得到了提升,为新年度优课教研室如何开展示范了一条新路。
沧州小学教学管理学术群每次活动都有超过100所学校1000多名教师参加。“即时互动研讨+每周话题+月主题研修+文化创意活动”的立体多元化研修模式已经形成,相关成果在《河北教育》上发表。
2.深入开展“教育微创新”活动,将教育创新落到实处。沧州市第二届“教育微创新”优秀成果征集活动聚焦“课堂”,提前发动,注重过程,引领教师们去关注课堂教学的优化。目前已征集到参评作品500余项。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动态的专家引领机制”日趋成熟。组建了包括高校专家在内的专家库,引领课题研究;从课题论证,到课题开题、课题研究、课题结题、课题成果推广,由专家全程引领;课题引领采取“动态”和“定向”相结合的思路,既给基层教师的课题研究指定负责专家,又举办多次交流展示活动。
1.促进教育均衡,“沧州市教科研惠农工程”深入人心。“沧州市教科研惠农工程”已进入第三年。全年对50余所农村学校、幼儿园,采取订单式精准帮扶,为基层学校量身定制学术讲座、课题研究、课例研讨、现场授课、教学视导、校际联合、区域联动等重心下移的教科研活动。
2.促进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具体举措不断推出。在全市大力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和学生课外阅读。义务教育阶段加强课改反思和教学的优化研究。举办纪念沧州建州1500周年中小学生作文征文比赛。
3.重视教育改革,抓好基地建设,用典型引领全市。启动了100所教育科研先导基地校建设项目,用这些基地学校的学校文化构建、校本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带动更多学校的发展。
2018年,我们要用新思想去谋求发展,用新站位去提升水准,用新举措去开拓进取,用新奉献去追求实效。重点推出以下八项重点项目:
①积极稳妥地推动旨在综合素养培养的“新课程建设”实践。召开沧州市新课程建设区域推进现场会。以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指向,启动对“融合课程”为代表的新课程构建的探索。
②推动“沧州市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五·三·一工程”。完成300名“沧州市学科带头人”复评工作。完成100名“沧州市学科教学名师”评选工作。出台沧州市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五·三·一工程骨干教师延续管理办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骨干教师队伍。
③丰富和提升“沧州市教科研惠农工程”。将50所小学、初中、高中、幼儿园、特教学校纳入本年度“沧州市教科研惠农工程”。在数量上保障,在基层需求上满足,在活动方式上创新。
④创建百所“沧州市教育科研先导基地学校”。确定100所“沧州市教育科研先导基地学校”。以百所教科研基地校和“沧州市教科研惠农工程”精准帮扶学校为重点,带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整体发展。
⑤加强专兼职结合的教研员队伍建设。提升专职教研队伍素养,开设“教研员工作大学堂”。
⑥深入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带动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利用网络平台对“沧州市教育微创新”优秀成果进行推广,在全市大兴教育教学创新之风。
⑦全面布局“互联网+教科研”的新时代网络研修机制。健全网络工作机制;构建学科教科研工作平台;探索教科研工作的新模式。通过网络研修突破高中教研工作的“瓶颈”,抢抓机遇进行迎接新高考的教科研工作。促使各区域将信息技术与教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探寻区域网络研修的新模式。
⑧推出励精图治的“高中新课改”思路。深入学习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高专兼职教研员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能力;加强高中学校教学管理干部和学科教师的培训;加速创建高中各学科网络研修平台,开展名师引领、资源共享的网络研修活动。
推动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加强对新高考的研究,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与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机制等。
互 动
快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