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教学典型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2018-09-12 01:27王孝纯,施金泉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记叙文要素习作

主题发言

学生习作水平不高,通常不是结构性的整体缺陷,而只是局部性的要素缺失或错误。分析学生习作样本,寻找典型性症结或缺失,在习作过程中给予具体方法指导,让学生在改进中有所顿悟,持之以恒,将习作短板提升为中板或长板,方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特邀主持人 :王 孝 纯 施金泉

主题研讨

学生自能作文的本领不是教师课堂上教会的,是基于教师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有效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多次反复改进的练习中顿悟出来的。从2016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小学生习作过程中方法指导行动研究”。历时两年,学生作文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习作教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习作教学典型问题分析

当下小学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多模仿、少方法,多要求、少过程”的现象,下面我们针对小学生习作中常见的三个短板问题举例分析。

1.典型问题之一:具体场景写不具体。

实例一:妈妈上车了,从车窗里,妈妈对我说:娜,回去路上小心啊!汽车开走了,我还站在路边,远远望着开走的汽车,心里很难受。

这是一个五年级学生在习作中写她正月里送别外出务工的母亲上车时的情景。

分析:这段话,学生写出了事件的线性特征而忽略了生活的全息特征、立体特点,客观直接的线性叙述中感受不到送别场景应有的意味和情思,所以这段文字显得干巴、扁平、不生动。这类问题在学生习作中比较突出。

2.典型问题二:语句不连贯,思维跳跃。

实例二:我和弟弟在山坡上玩,太阳落山了,让我们回家吃饭,今天玩得真高兴。

这是三年级学生写的一个小练笔,写他周末的活动。

分析:三年级的许多学生还保持了一二年级写话的习惯,不管自己表达的内容有多少,都在一个段落里“揉”着,并且话语中经常是一个主语带领着好几个分句,或者句子中就没有主语。

3.典型问题之三:习作“完整性”不强。

实例三: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被换掉了,来了一位新老师,可和蔼了。老师是女的,姓葛,教五年级,很有趣。第三天,老师上课了,葛老师让我们在下面预习,预习好了再上课。我觉得很搞笑,因为她每次进教室都笑嘻嘻的,搞笑极了……

分析:晋代陆云在《与兄平原书》之十一提出:“文章当贵经纬”,清朝薛福成在《海关征税叙略》提出:“条分件系,经纬分明”。由此可见,从古到今,文章都要求结构、篇章的“完整性”。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像上面例文一样,要么缺少开头,要么没有结尾段,要么前后不连贯,缺乏完整性,上述案例就是如此。

二、有效的指导改进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在研究中,我们将习作指导策略分为个体单独指导和群体集中指导两类。

1.个体单独指导。习作课上,可以轮流选择习作水平不等的学生现场作文,教师当堂分析并给予具体方法指导。比如:

①针对学生习作场景写不具体的个体方法指导。

学生其实心里是有很多话要说的,但又未能说出来,处在“悱”的阶段。如何在学生习作过程中予以方法的“启和导”呢?以实例一写送别场景来说,首先让学生回忆这瞬间送别的场景,引导她把送别场景放慢拉长为一帧帧定格的图片:妈妈上车、和我告别、妈妈叮嘱、车子开动、车子远行、我在原地等。提示学生回忆每一帧图片时,寻找触动心扉的瞬间影像,例如一言、一行、一笑、一回眸、一不经意的动作等,然后列出写作要点。送别场景更多要写心理情感,心理情感是抽象的,这时就可以把它转化为具象化语句,如转化为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写。在这样指导下,学生就写得很生动了:妈妈上车了,汽车轰鸣声中,妈妈从车窗伸出头来,说:“娜,回去路上小心啊!”妈妈脸上是笑着的,但我的泪水不知不觉流下来。我知道妈妈心里也一定很难受,我知道妈妈不想让我伤心的,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流泪。车子开动了,越走越远,我感觉妈妈还在望着我,望着我,我静静站着,感觉自己是路边一棵无法移动的行道树,只有让风儿带着我的思念和妈妈一起走。

此过程中,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这一个问题的解决,为这一类写作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路径。

②针对语句不连贯,思维跳跃的个体指导。

语句的完整表达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也是理清思维的前提。拿前文实例二来说,引导学生读读自己写的句子,并让他想清楚要表达几个意思?要写好一个“意思”,再写下一个“意思”。在这样指导下,学生写出下面的句子:我和弟弟在山坡上玩了一下午。太阳快要落山了,妈妈让我们回家吃饭,我和弟弟不舍地离开了山坡。今天下午我和弟弟玩得真开心!

③针对习作完整性不强的个体指导。

写作中的层次其实就是思维连续性的“中断”,在思维过程中,每一环节告一段落,就成一层次,一前一后就显出层次关系来。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写出有层次的习作。比如实例三就可以改成这样:开学第一天,我惊讶发现班主任换了,是一位女老师,姓葛。这位新来的老师对同学们很和蔼,也很有趣。第二天,葛老师走进教室……

2.群体集中指导。选择学生普遍性问题进行群体集中指导。记叙文写作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大多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理解停留在静态的六要素上,而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整个过程的把控能力相对不足,对作文内在层次认识不足。针对这样的普遍性问题,就需要进行群体集中指导。

①用记叙文要素图指导学生习作。我们根据记叙文六要素及行文习惯等,制作完成了记叙文要素图,学生习作完成后,直接对照记叙文要素图,查看习作要素是否完整,哪一部分存在问题,再针对性进行改进就可以了,内容清晰,操作简便。记叙文要素图如下:

要素背景发展化解评议习作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发展事件的结果对事件的看法或者感想

下面,我们结合学生习作,看如何通过记叙文要素图来指导学生习作。首先,将学生习作放进记叙文要素图。(如下)

要素功能说明背景交代人物、事件发展细致写出来安徽的情况:困惑、家境困难化解事情的转折:得到帮助,和同学们融为一体,感受到快乐评议习作内容学校里,大家都喜欢喊我“辣妹子”,这是因为我说话带有浓浓的四川口音。不知道什么时候,爸爸妈妈开始闹矛盾了,我不明白大人之间发生的事,只是大哭着劝说爸爸,哀求妈妈,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离婚。我被爸爸牵着手乘坐客轮从四川来到爸爸的家乡——安徽东至县张溪镇。一路上,我感觉自己像一条江水里离群的小鱼,惶恐又不知所措。新学期开学了,我在张溪镇高湖小学上学,爸爸把我安顿好又外出打工了,家里剩下我和奶奶。在新的学校里,我很快和同学们熟悉了,……开学后不久,学校王校长喊我到办公室,亲切问我是否习惯学校生活,还告诉我一个马鞍山的阿姨准备资助我的消息。四月底的一天,马鞍山的葛庆阿姨开车来到学校看我。会议室里,葛阿姨把我抱在怀里,仔细看着我,轻柔地和我说话。葛阿姨长得很美,眼睛里满含笑意,她告诉我有什么事可以打电话或者写信给她。葛阿姨的怀抱有一股久违的气息,很像妈妈。这久违的温暖让我感觉很幸福。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又收到葛庆阿姨寄来的礼物——新裙子,班主任老师细心给我穿上的时候,同学们都羡慕的看着我。在安徽,我不能看到大熊猫,也很少吃到麻辣火锅,也听不到熟悉的乡音,但这里有许多关心我的老师同学,更有像妈妈一样爱着我的葛庆阿姨。在安徽,我是一个快乐的“辣妹子评议并点题

王孝纯老师的作文课

施金泉老师

其次,在结合记叙文要素图指导学生习作时,可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这个例文所有要素(背景、发展、化解、评议)及步骤是否完整,层次上是否清晰,化解部分中有无详细记叙事情结果。

最后,就可以判定,这篇习作是否是一篇要素齐全、符合要求的文章。很显然,对照记叙文要素图,上面的学生习作结构完整、行文顺畅、记叙清晰,是一篇比较不错的习作。

②以具体情境和方法指导学生写具体、写生动。

比如,写关于教师上课的习作,许多学生可能用较多笔墨写教师课堂语言以及教师面部表情。这当然可以,但显得单调,写不出人物形象的丰满和立体感。

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上课时手势怎样、眼睛怎样、神情怎样、身体怎样、语言怎样等等。让学生明白教师说话的同时是伴随表情、手势、姿势的,这其实是一个着眼于具体的综合性指导。

在具体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就可以很容易把习作写的具体生动,习作能力得到稳定提高。

三、写作教学研究的效果与体会

1.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经过这样的习作教学指导,学生整体习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具体可表现为:语句规范,段落之间思维连贯,习作“完整性”意识及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没有学生把所有意思都揉在一段来写的现象;具体场景描写(静物、动植物、室内外陈设等)、人物描写(动作、对话、外貌等)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教师要善于研究与实践。

在实践中,我们还认识到,只有付出实践,才会发生改变。

每一名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中都不是完美的,都可能隐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细心观察,付出行动,经过认真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才能改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习作教学作为一项主观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尤其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有针对性的研究。

3.要让学生经历习作修改过程。

“习作有法,习无定法,重在得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中总会存在诸多短板:语句不规范、思维跳跃、段落层次模糊、习作缺乏完整性、写不具体等等。

在习作课上,针对这些短板问题,师生通过面对面交流、探讨,教师及时给予思路引领与方法指导,让学生切实经历反复修改的过程,同时努力获得方法上的领悟,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习作的认识,提升习作实践水平。

当然,学生的习作指导虽然是必要的,但是并不是要限制学生表达自由,还要考虑到习作贵在鲜活,重在尊重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习作中方法指导要触发学生的写作思维点,而不是束缚学生,让学生照搬这些方法,死记这些方法,从而限制其思维。方法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对作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进行主动探究和尝试性练习中顿悟、得法。

4.教师要学会鼓励和赏识。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教师的鼓舞、激励,会唤醒、激发学生对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对习作产生并保持一定热情。对于习作中学生的表现,应及时、准确、正面评价。

比如,对学生作品中出现的优美句子、精彩片段或者写作方法上的“规范”就要及时给予肯定、赏识,这样的做法,长期坚持就可以让学生获得快乐的成功的习作感受,久而久之就可形成良性经验积累,并成为日后习作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相长,教师也应重视在学生习作过程、具体指导的行动中,不断阅读,不断写作,在指导学生读写过程中,教师要力求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习作“普适性”指导方法,并及时在课堂练习中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针对性补齐习作短板,有的放矢地提升习作水平,与此同时,也提高教师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记叙文要素习作
记叙文阅读专练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