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尚明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习费、书费,给家长减轻经济负担,给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带来保障,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虽然现阶段社会经济好了,家庭生活改善了,却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家长不重视教育,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他们将自己的小孩送来学校,教师就成为免费的保姆。这种现象在偏远乡镇更为严重。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初中学生的数学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数学帮扶平台的搭建迫在眉睫。本文以初中实践为例:从问题提出——调研分析——建构策略——实施成果,去展示“帮扶”平台的实践经验成果。
关键词:搭建农村;初中数学;帮扶平台;有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108
一、问题提出
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习费、书费,给家长减轻经济负担,给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带来保障,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虽然现阶段社会经济好了,家庭生活上来了,却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家长不重视教育,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他们将自己的小孩送来学校,教师就成为免费的保姆。这种现象在偏远乡镇更为严重;加上偏远乡镇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数学学习方法相对落后,学生读书的思想意识相对落后。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尤其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基于以上现象,数学“帮扶”平台的搭建迫在眉睫,如何搭建“帮扶”平台才能缩小两极分化的现象呢?笔者开展的第一步工作是:
二、调研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以及同学生、家长访谈中了解到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 学习没动力,动机不明确,不明白自己到学校来学习是为什么。2. 对数学学习没兴趣。3. 从没有过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没信心。4. 学习品质差,学习方法落后,不适应初中学习。5. 基础差,学习跟不上。原因找到了,就要寻找应对策略。
三、建构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主张应使学困生从学习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形成学习机制。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通过建构以下策略,使学困生从学习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形成学习机制。
1. 锁定目标,建立档案
对学困生做全方位的了解建立档案,跟踪学困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经过帮扶后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帮扶策略。做到有针对性,有负责学生、负责教师,定期检查,定期研讨,措施得当,落实到位。
2. 思想帮扶,贴心服务
针对学习没动力,学习动机不明确,不明白自己来到学校学习是为什么的情况。教育学、心理学指出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从内心深处去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爱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沟通了解。笔者每一天都利用早读或课间或晚修的时间,对学困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做全方位的关注和了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举例说明现实社会依创新贡献取酬,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掌握的文化科学技术越丰厚、阅历越广泛,在岗位上就越能對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这不仅对国家、社会有益处、而且对个人有益处。因此,在读不读好书上要认真做出选择,我们都要争取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否则,读不好书,学坏的可能性就增大,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时,害了就是你自己,你的家庭,痛苦的就是你的亲人,你的父母。读好书是为自己以后的人生打基础。让学困生体会明白我们每个人肩负起自己以后人生的重大责任。有句学习名言讲得好:“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两方面,一是责任,二是兴趣,责任重于兴趣。”初中学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经过思想帮扶,绝大多数学困生都能体会,理解明白这个道理。学困生的思想转化了,这是关键,比什么都重要,过了这一关,学生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从原来的“要我学”变为现在的“我要学”。学习的内驱力当然就大了。除了教师在做思想的帮扶外,还安排思想好、学习好的学生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进行思想帮扶;另外还请已经初中毕业好几年的校友(有读书好,现在有好工作单位的校友,也有没读好书,现在工厂做普通生产工的校友)回校现身说法,加大对比;还有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消除读书无用论,让家长明白孩子的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更是家长的事,要求家长与学校、教师多配合,共同搞好孩子的教育,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进行全力的思想帮扶,思想转化了,效果就更好了。总之,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多管齐下,经过思想帮扶,学困生能从学习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形成学习机制,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3. 学习帮扶,多措并举
(1)让学困生体验学数学的成功,适时表扬,激励学困生自信。很多学困生从没体验过学习的成功,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上要求学困生自己先预习,认真听课,多做练习,多复习。多花工夫到学习上,比之前没花工夫肯定要好,慢慢进步了,体会学习数学进步的喜悦。同时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当学困生做对了才叫他上黑板上做,做对了,及时表扬。让学困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困生愿意学,热爱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得会了,成绩有进步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越来越浓了,学习数学的动力越来越足了,学习数学也越来越有效。
(2)补基础,让学困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懂就问。学困生的数学基础往往很薄弱,由于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前面的基础不好,后面的就学不来。因此,笔者让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懂就问。可以问同学、教师,笔者利用每节下课后、自习课、晚修课等时间在课室,帮助学困生解决存在的问题,由于已经建立了很和谐的师生关系,绝大部分的学困生都积极主动地问数学问题,也看到学困生主动请教成绩好的同学,这样学困生存在的基础问题慢慢地少了,听得明、学得懂的问题慢慢地多了,距离成功慢慢地近了。
(3)学法指导,让学困生有预习、认真听课、多做练习、复习。学习方法很重要,方法对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因此,笔者让学困生要做到课前有预习,上课认真听,多动口、动手、动脑参与课堂教学,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课后多做练习,加强复习,遇到问题多请教。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困生主动(上接第108页)地获取良好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学习成效,逐渐拉近与优生的距离。
(4)以一优帮二困,分成学习小组(优生在中间当小组长,两边困生),共同进步。锁定目标,建立学困生档案后,由数学科代表、班长、数学教师等根据各个学困生的特点,精心安排优生帮困生的学习小组,以一优帮二困,负责到底,从思想、学习、纪律、生活等作全方位的帮扶,使学困生有不懂的问题,有小组长教,纪律做得不好,有小组长管,思想有问题,有小组长开导,生活上互帮互助,小组长也在帮扶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优势,最后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期末時进行评比,表彰先进的小组。
四、实施成果
经过长期的帮扶工作,学困生从思想帮扶,到学习帮扶,措施一条一条地落实。通过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共同的努力,学困生从根本得到转化,体验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积累一套较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慢慢展示出数学“帮扶”学习的魅力。
例如,笔者新接手七年级一个班的数学,第一单元测验全班34人,只有10个学生60分以上,好的学生可达满分,成绩低的学生只有个位数,平均分35分。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帮扶”学习,平均分从35分到期末全县统考平均72分,优秀人数10人,合格人数20人,最低分37分。这个班的学生到八年级优秀的人数更达到16人,合格人数28人,最低分49分。让笔者感觉最为成功的是:九年级(4)班的一个女生叫张秀芳,一开始几次测验都只有20多分,数学基础很不好,不懂的数学问题堆积如山,学习方法落后,很害怕学习数学,从没体验过学数学的成功。经过以上的数学“帮扶”学习,后来的学习不断地进步,她也越来越有信心。她每天总要问教师或同学二十多个问题,把堆积如山的数学问题逐一弄懂。并且慢慢积累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时她已经不再害怕数学,相反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数学成绩节节攀升,第一学期期末考60多分,第二学期的第一次模考80多分,每一次的进步,教师都及时表扬,并指导后面学习的做法,后来从被帮扶到去帮扶其他同学,中考考了109分,跟踪调查该女生上到高中,数学一直学得不错。
数学“帮扶”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效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坚持不懈、因材施教方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展示数学“帮扶”学习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黄桂芳.搭合作探究平台,展小组学习魅力[J].广东教育,2012(12综合).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四九中学 5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