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大思政”课堂中的角色构建

2018-09-10 09:36龚翠艳
环球市场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大思政辅导员课堂

龚翠艳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牵头建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要求高校的各部门、各环节相互配合、打造系统工程。作为一线思想教育工作者,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地构建在“大思政,课堂中的话语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中积极发挥作用,与其他环节的工作一起形成育人合力,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格局。

关键词:辅导员;“大思政”课堂;角色构建;角色重塑

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格局中,主要的育人阵地没有统一的理论和实践育人体系,辅导员工作和思想政治课程是相对分离的。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的指导下,“大思政”课堂的建立成为一种必然。

一、“大思政”课堂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各育人环节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理论和方法论引领,并未形成体系,存在不同的问题。

作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统地进行理论宜讲。虽然总体课堂总体效果良好,但是存在教学方法陈旧、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时代性、吸引力不强。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教育实践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工作实际的限制,队伍成员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理论和方法引导。再加上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工作缺少重点和主线,造成育人力量分散等现象。

面临当前的问题和困境,“大思政”格局既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大思政”教育观是一种从全局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要求高校各部门广泛参与、各环节统一布局,教育内容和体系更具实践性、时代性、针对性的教育观点。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思想的指导之下,除了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改革、改良之外,“大思政”课堂还需要辅导员育人环节、高校管理服务育人环节、其他育人环节都积极地融合进来。其中,辅导员育人环节应充分发挥主力军和连接器的作用,积极构建自己在“大思政”课堂中的育人角色。

二、高校辅导员育人角色的构建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在“大思政”课堂中,辅导员应该积极发挥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育人角色。

首先,辅导员要成为“大思政”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实践的指引者。思想政治课堂体系的改革与改良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和内化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理论学说,回归到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回归生活实践就是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引导学生自发地将所学知识与学校物质文化生活、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远大志向,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打下基础。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与学生有天然的黏性,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实践的主要力量。在此过程中工作实际应该与思政课堂科学理论、重要节日和纪念日时间结点、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现象结合起来,有意识地用思想政治课堂的话语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生活实践。

其次,辅导员要成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熟悉身边环境的教育者。“大思政”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环境既包括校园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和其他环境,它们一起构成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环境系统。学生身处这些环境中,受到的影响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在新形势下,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大学校园再也不是绝对的净土。再加上互联网的受众越来越广,信息通达程度和传播速度日益增长,也为育人环境带来双面的影响。环境是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之一,辅导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中规范行为、甄别对错、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勇于发声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最后,辅导员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施者和反馈者。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是势在必行的发展局势,它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需求。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需要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条腿走路,除了辅导员专业性和事务性的理论实践之外,还应该和思政课堂上所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紧密学习,与课堂内容“无缝对接”。辅导员自己在工作中先接受和消化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才能让深刻的道理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再有,育人理论是在不断发展创新的,育人成果和理论的适用性需要科学的衡量和反馈。辅导员作为第一线工作者,应当主动学习新理论,并且深入钻研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成为学者型研究型并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三、总结

“大思政”教育观的提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它一方面要求高校整合教育资源,打造育人环境,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另一方面对工作者的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应积极回应“大思政”教育观的要求,主动贴合思想政治课堂和校内其他教学资源,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增强育人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占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J].教育研究,2017(08).

[2]储德峰.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特征及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

猜你喜欢
大思政辅导员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