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境”走向“情感”

2018-09-10 07:22徐剑慧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情境教学情感教育

徐剑慧

摘要:“情”是情境教育的命脉,要使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发内驱力,关键在于使情境走向情感发展。文章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一课为例,以中美贸易战为背景设置主题情境来阐述情境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从情境体验价值化、媒体染情促明理、言中有情启心智三方面融情于境,从情境走向情感,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情境教学 情感教育 高中政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笔者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为例,创设主题情境进行教学,将“情”融入“境”中,进而上升到“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例展示

课题: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教师在课间播放歌曲《国家》,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国家和个人息息相关,作为学生要心怀天下。接着教师展示了中国近年来的外交大事,并请学生自学书本相关内容,判断这些时事涉及国际关系的哪些主体、属于什么内容和形式。

以上环节,学生在感悟时政的同时充分感受到我国的外交成就,对国家的自豪之情、自信之心油然而生。

接着,课堂聚焦中美,展示情境材料和问题:

材料一: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企业签署合作项目34个,总金额2500亿。

材料二:2018年3月23日, 特朗普正式签署了总统备忘录,要对价值 600 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此举正式打响了对中国的贸易战。美国打响贸易战的原因……

问题:中美两国企业签署2500亿金额的合作项目的原因是什么?中美贸易战冲突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通过材料,学生很快分析得出中美合作的原因是有着共同的利益;而冲突的背后是利益的冲突,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学生观看了一段中国对美进行贸易反制的视频。在视频中从美国网民的角度说出了贸易战的最大受害者是美国农民,民众反对贸易战;而中国对美反制是完全正当的。

根据视频,教师提出一系列设问:美国民众为什么反对贸易战?特朗普政府不惜损害本国农民的利益坚持打贸易战,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维护的到底是谁的利益?如何评价美国用这种方式来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对美进行反制,为什么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通过对这段视频的分析设问,学生的视野上升到国际视野,从中美双方的角度学会辩证、理性地分析问题。学生通过逐一分析领悟到:国家利益归根到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维护国家利益不能损害他国的正当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义、正当的。

通过上面的对比分析,学生真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了制度自信。

教師继续给出情境材料三:中国在进行反制的同时,积极地与美国进行磋商。5月19日,中美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中美双方将在能源、农产品、高科技产品等领域加强合作。

教师设问:中美双方停止贸易战,对中美及世界带来什么积极影响?在贸易战的过程中,中国是如何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的?

第一问,引导学生分析中美加强合作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美国削减贸易赤字,是双赢的选择,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繁荣。

有了第一问的铺垫,第二问学生就较容易归纳出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国迅速进行反制,在坚定地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积极地与美国进行磋商、妥善解决,兼顾了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核心知识的生成水到渠成,也在体验中提升了科学精神。

为巩固知识,教师让学生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讲视频。从视频中学生了解到我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从中感悟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情怀,感受到作为中国公民的自信与豪迈,学生的政治认同、爱国情怀自然而生。

由国家过渡到公民,教师进一步抛出情境:中美贸易战打响后,有网友说,我们要抵制美国,抵制美货,爱国先要把苹果手机砸了,你怎么看?

针对以上情境,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谈谈平时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国,然后各小组推出代表进行交流。学生讨论的过程其实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经过沟通,学生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地抛出不同答案,如好好学习、多关心国家大事、理性爱国等。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促使学生审视、反省、评价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原有认知,又提升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课堂在学生齐读《中国少年说》中结束,这样的课堂结尾铿锵有力、首尾呼应,使课堂达到了德育之效。

二、教学反思

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一课中,教师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融情于境,从情境走向情感,实现教学目标。

1.情境体验价值化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情感教育的过程,首先是情动——感受过程,它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朱教授进一步解释,如果没有感受,就不存在情感发展的机制,就不会有任何情感经验作为印记留存在记忆系统中。 而要实现“情动—感受过程”,需要在教学情境中体验,从而实现心动、情动,让知识的学习伴随着情感而深入。

本课选取“中美贸易战”这个热门话题作为主题情境,学生对于这样的话题比较关心,容易引发思考,进而引起质疑与讨论,提升思维发散性。在这个主题情境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带有开放性、思辨性的问题,指向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实现了学科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在思辨话题的交流争辩中,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有了更直观、深入的理解。这一教学用“情”这根线穿起课堂,以情激学,使学生心动、情动,从而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使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得到锻炼,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得到增强,政治认同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课堂的“情”“境”“理”浑然一体。

2. 媒体染情促明理

在教学中,教师也充分运用多媒体设置情境、渲染情感、以情明理。教师使用的歌曲、视频,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将抽象的概念、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情境,直击学生心灵,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拨动了学生内心那根兴趣之弦,让学生从丰富直观的图像、气势恢宏的音乐、感人肺腑的视频中见其形、闻其声,引发了学生情感体验,以情入境,以情明理,对学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3. 言中有情启心智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强,要增强课堂的实效性与趣味性,突显课堂的魅力与活力,离不开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教师通过抑扬顿挫、打动人心的语言进行情感渲染,把情感点化出来并展示在课堂,从而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情不知所起,却一往情深”的境界,实现师生共鸣。

启人心智的语言蕴含着情感美、思维美,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殷殷期望,不仅拉近师生的距离,更像一根线将不同的情境、内容连接在一起,使课堂浑然一体。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情境教学,时刻紧握好情感这块敲门砖,用智慧让能量满格,用情感使课堂丰满,使课堂情智共生、德智共融。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李吉林.情境教育精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3]张勉.注重情境创设 突出“四个关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2):26.

[4]段淑君.情境创设要重“情”[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3):42.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情境教学情感教育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