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课型与策略研究

2018-09-10 07:22:44李红梅
南北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型策略

李红梅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具有重要德育教育意义的学科,教师不可忽视对于这门课的教学探究,要打造小学思想品德的高效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课型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35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升。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小学阶段的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就是为了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加强小学生的德育而开设的。思想品德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思想品德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概述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涵

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指的是运用课堂的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课堂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辅以主题教学实践活动。在小学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学生的品德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学校和教师对于课程不够重视,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的讲解,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从家庭步入学校,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很多小学生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分辨是非对错、树立人生理想的课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铺垫。同时,很多小学生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没有集体观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团体的力量,有助于促进孩子改变这些“公主病”、“皇帝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课型与实施策略

(一)主体参与课型的实施对策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这些教学模式忽视了學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服务学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先。教师在主体参与课型中还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主体参与,参与的不仅仅是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衔接。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品德课堂活动,例如课堂短剧。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记者、闯红灯和制止闯红灯的人,然后记者采访闯红灯的人为什么要闯红灯,是否意识到不遵守交通法规的危害;然后再采访制止闯红灯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了课堂短剧,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而且在看到别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时候是否能够出面制止。通过这种情景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二)感知体验课型的实施对策

小学生的年纪普遍较小,理论式的讲解学生很难接受,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使用体验性教学。感知体验课型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情景的方式再现理论内容,唤起学生深层的情感体验意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在创设体验式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在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同时教师应该以一种朋友的态度和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会更放松,更好地融入课堂,使得体验式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家乡的山山水水》时就可以使用感知体验型教学。本课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对于家乡文化感到由衷的自豪。教师可以在课前就让学生从网络上搜集自己家乡的资料。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简要的介绍。教师要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介绍家乡,增强课堂的渲染力。通过还是教师也可以找一些关于家乡的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配以当地的传统音乐小调,调动学生的感官,加强情感体验。

(三)协作探究课型的实施对策

实施协作探究课型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的了解,只有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全面了解,才能够实现学生道德品质提升的目的。在对协作探究课型深入研究中,了解到这一课型的主要特点在于协作性和趣味性,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要求学生相互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社会现象调查和实践的目的。为了保证学生对社会现象探究的兴趣有所提升,必须保证相关社会现象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品德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进一步实现学生品德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学做文明人》时,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一些不文明的照片或者视频,在学生观看完毕之后,提问学生照片或者视频中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并引导学生站在道德的角度上讲述相关问题,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相应社会现象的了解,对于提升学生自身道德涵养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想品德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一定要重视思想品德教学。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主体参与课、感知体验课、协作探究课,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项红伟.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66-67.

[2]李湘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16.

猜你喜欢
小学思想品德课型策略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4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浅析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兴趣教学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培养策略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53:04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