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龙辉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年教育实践经验,就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本课程 开发策略 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49
新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设已经成为学校体现办学理念和开拓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开发校本课程要遵循一定的指导性文件,即相应的校本课程标准,只有依托校本课程标准,才能开发和开设好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校本课程尽管是以校为本的,但它必须是在国家宏观课程政策和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内进行的,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实现。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遍性,而校本课程是以校为开发单位和实施单位的,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不同需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3.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每所学校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特色,进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其专业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在掌握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参与课程改革,实现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目前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还处在初始阶段,多数学校还没有开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开发数学校本课程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由学校自主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课程。
2.补充性原则。数学校本课程是从属性课程,是弥补核心课程的“遗漏”、“滞后”和突出特色的课程。
3.适应性原则。数学校本课程要与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相适应,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4.特色性原则。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和数学特色。
5.科学性原则。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要具备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课程体系结构的合理性;(2)课程内容的科学性。
6.实践性原则。数学校本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
三、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作为我们的选修课,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笔者认为:
《初高中衔接》可以在高一第一学期开设,可以与必修结合,辅助必修课程开设进行,如在学习《函数》前先学习《初高中衔接》中一元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内容,对学生学习过的函数知识进行反思、归纳总结,形成函数相关知识体系,重点学习一元二次函数,它们的研究思路为研究高中“基本初等函数一”中的函数研究思路基本相同,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后,可以在学习“基本初等函数一”时会感到思路清晰,轻松自如,也会有更多的感悟,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习《函数与方程》前,先学习《初高中衔接》中一元二次方程、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等内容,然后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函数的零点等内容时,有了充分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将水到渠成,事倍功半。
《数学大师》已经成型,本课程挑选了一些经典、有趣的数学故事,故事的主角是那些伟大的数学家,在兼顾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严肃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大众化,努力使学生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了解本书的全部内容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初中毕业生就可以了,也无须按各章顺序阅读,可以在高一进行,最好穿插在相关数学知识前后进行。如学习必修一第三章《函数与方程》中“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后可以穿插《数学大师》中第七章“天才与贫穷”,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阿贝尔的贫穷与悲惨的一生中体会文明进步的艰辛以及其人格魅力,了解近似方程的求解方法,从而对“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有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必修五《数列》一章的“等差数列”后,可以穿插《数学大师》中第十章“数学王子”,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高斯的辉煌数学成就,了解数列求和,巩固数列概念,为继续学习等比数列以及数列的综合问题相关内容打好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必修课中的相关数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成功过后的良性情感,是相信自己成功的心理倾向,是对自身能力的估价,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是成功的前提,可谓一箭双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數学校本课程将取得前所未有的地位,我们教师需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努力在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求实、探索、创新,真正促进学生获得充分、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郑晓令.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J].中学理科园地,2016,(05):59+61.
[2]张永玲.谈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办法[J],教育探索,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