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实践研究

2018-09-10 07:22黄强
南北桥 2018年24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

黄强

【摘    要】现在信息技术教育对中小学来说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网络发达,信息传播飞速,在这种网络化大力推进环境下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实践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特点  引领学生  网络教室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09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实践研究对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呢?因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一、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当我们有信息素质意识我们就需要从实际操作进行提升,例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我们先来了解网络的优点。

二、网络优点及信息技术特点

能利用网络来提升自己知识水平不管在学习上,工作等等方面的成绩都会很大的帮助,而最大的优点是资源共享:互联网可以让全世界的人民共享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提高效率,那自然是方便大众,给网民提供最大的便利。网络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先来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相比,信息技术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更新非常快。信息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软硬件技术的更新非常快,使人们不禁要困惑自己是不是还跟得上知识的更新。可以这样讲,即使今天向学生教授的是今天最流行的东西,可能明天就已经烟消云散,而成了过眼云烟了;而硬件,几乎是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要更新一次。2.信息技术教育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其他学科注重地是打好基础,而信息技术课程则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必然要求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要与传统的其他课程不一样。以前传统的教学大都是在教室里采用“书本+粉笔”的模式,而现在教学“白板+PPT”教学模式,或者穿插微课、网络视频课。现在中学大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数学字化平台,有着自己的网络教室,这样为我们更好地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提供很大方便。

三、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及优势

(一)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网络资源平台给教师之间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由于各自分工坚守崗位,彼此之间的交流很少,从而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能够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及时的教学交流。老师与学生教学最好的平台就是网络教室,它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实践高效实施的重要平台,网络教室也是信息化教学实施的必要平台,它既融合了网络技术的元素,也融合了多媒体技术的元素,它所应用的网络不仅包括互联网,也包括局域网。网络教室的真正作用不是只局限于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室的学习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教室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这个学习的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通过网络教室这一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分享网络中的各种资料、各种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老师与学生资源共享与合作学习

中小学地信息技术教育注重的是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多实践,多动手。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里,除了少量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章节无需通过演示说明外,其他的大部分是实践操作性的内容。

在课堂上要强调的是学生操作技能培养,把上课地点设在网络教室,教师以“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学习”、“角色互换”方式,进行前驱任务准备,实践证明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学习的自主性、同学之间的合作性、表达能力、自信心、互位理解性,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接受相关知识。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演示,就可以马上在自己的电脑较熟练地操作,消化吸收本课堂的知识,并及时反馈信息给教师。在网络教师上课,教师也可以把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及注意事项以网络教育“蓝创”或“红蜘蛛”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样的合作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对于学生参与合作的情况也会了如指掌,根据学生网络合作交流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网络开展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三)信息资源丰富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中丰富的网络资源,从而收集丰富的有用资料,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时学生可以收集大量的信息,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受益良多,这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备课方式劳动强度比较大,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有效地降低教师的备课强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选择和处理,再加以保存,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随时用到这些资料,在大大降低教师劳动强度的同时,也能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环境下丰富的信息对促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是非常有益的。

现在的网络教室一般都装上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如我校“红蜘蛛”等,借助这类软件,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对老师提出的某个问题,学生可直接用文字或声音与老师交流,也可以在同学之间形成一个讨论小组,相互探讨,学生还可以就个别问题单独向老师提问,老师也可以方便地在教师机监视控制学生机的操作情况,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教与学之间的双向促进,集中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开放性、针对性、合作性及情境创设的原则。

1.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借助网络这个虚拟平台,在网上参与交流学习体会,可以使平时比较内向不敢发言、表现欲较低的同学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地看法,通过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网络教师里,把全班分几个小组,各小组成员的分配采用互补的形式,即层次高的、中等的、低的来搭配,使学生在上机学习时能互相带动,互帮互学。让每个小组出一版电子报刊,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就要相互协调分工,有的要负责统筹,有的要文本输入,有的要负责图片处理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3.有助于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创作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引导學生自行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完成一定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最后老师还可以把学生完成的比较出色的作品在网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让学生在自己同学中比较,从同学中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网络化教学拓展了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

在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开展创新教育,必然牵引教学内容的改革,而教学内容必然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相适应。为满足创新教育的需求,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必须具有合成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不仅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文、图、声、像具备的动态教材,而且能够实现教材各元素的非线性链接和灵活跳转,提供人性化的环境。同时,通过互联网络,可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大到更大的范围。这样,大大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使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四、结束语

习主席在十九大会议中提到“推动形成开放新革局”国内东、西、南、北资源共享、国内与国外的资源共享,所以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资源的自主性、独立性学习。也从而帮助和引导他们学会认识和利用网络,学会选择与使用网络信息。信息技术课的开展为培养新一代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要引导学生充分进行网络资源的探究。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和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基于网络环境视角的学校图书管理问题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