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龙
〔关键词〕家庭教育;健康心理;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3-0071-03
没有父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囚徒,但他们大多不自觉地用无私的爱亲手为孩子打造牢笼。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 :“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教育儿女就是另一回事了。天下父母很少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泛滥、盲目、随性的爱却可能成为束缚孩子健康成长的牢笼。
很多痴情的家长,以“我是为你好”为出发点,以不耽误孩子学习为借口,用“爱”的名义不断对孩子让步,谱写着一幕幕伤害、虐待甚至毁灭孩子的育儿悲喜剧。
一、学龄前无原则、无底线的爱
案例
电影院里,人们安静地观影,一个“熊孩子”开始在楼梯上来回跑,大声喊叫。他妈妈也不管,旁边的人说:“你孩子吵到别人了。”“还是孩子,没事。”他妈妈这样回答。来来回回跑了十几分钟,孩子累了想找妈妈,可电影院太黑,没看清在哪里。于是,孩子开始大喊,喊了三声,没人应,原来他妈妈正在旁若无人地和老公谈论剧情。
分析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撒泼打滚,最考验父母的功力。很多家长不让“小皇帝”吃一点苦,受一点气,不注意习惯的培养,言行的引导。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吐出来怕飞了,吃饭怕噎了,走路怕跌了,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唯小孩指令是从,一切包办代替。只要孩子有要求,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也在所不辞,需要什么、想干什么,从不违抗,父母过早地丧失了原则和底线,孩子小小年纪就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想当然地以为孩子还小,树大自然直,长大了就好了,然而孩子越吃越馋,越坐越懒,越玩越散。一个个“小霸王”“小公主”就这样造就了。
专家建议
孩子年幼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心灵像一张白纸,像河水的源头,清澈透明,活泼而无拘束,一旦被引入错爱的死胡同,受到不良污染,可能会变得浑浊不堪。因此,在孩子心灵上播种良好的习惯、高尚品德的种子才是送给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财富。
很多父母都有一种困惑:爱得少的孩子缺少安全感,爱得多了又容易变成溺爱,总把握不好度。而溺爱是甜蜜的慢性毒药,每天喝一点,孩子的能力、意志,就一点点被毒死,只剩下唯我独尊、贪图享乐的躯壳。父母泛滥的爱,束缚了孩子飞翔的翅膀,注定只能培养出温室里的花朵。你尽力的庇护、无原则的忍让,孩子会变得更霸道、刁蛮、冷酷、无能。你越怕孩子吃亏,社会可能越狠狠地教训他。智慧的父母应该在满足孩子基本温饱的基础上,让他多经历、体验,才不致使他成为一个物质的富翁和精神的乞丐。
二、上学后无限度、无休止地学
案例
校门口,一个年轻的妈妈朝校园里翘首以盼。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走了出来,看见妈妈,高兴得飞奔过去,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满脸带笑,帮他取下沉重的书包,背在自己肩上,然后满怀期待地问:“儿子,今天测验考了多少分?”小男孩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慢慢消失了,甚至变成难为情,甚至有几分害怕。
“妈妈,我说了你可以不生气吗?今天语文测验我没考好,最后的看图写话我离题了,只得了两分。”他怯懦地说,声音越来越低。妈妈的脸上瞬间晴转多云,提高了声音:“什么?只得了两分?那么总分到底是多少?”“75分。”男孩低着头,不停地揪着衣角,身子微微颤抖。“75分?你怎么没考57分呢?气死我了。我天天好吃好喝伺候你,给你买几千块钱的学习用具眼都不眨,为了你我班都没上,你用75分来回报我?你对得起谁呀?听说平均分都是90分,你不是在班上垫底吧?笨死了,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呀?别读了,长大捡垃圾得了。”妈妈越说声音越大,越说越生气,越走越快。
小男孩在后面快步追赶,眼里噙着泪:“妈妈,妈妈!对不起,我也想考好,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你教我好不好?我会认真听的。”“老师都是一样地教,为什么别人会你却不会?要么你上课没认真听讲,要么就是笨。”妈妈一口一个“笨”字,逐渐浇灭了男孩眼里的最后一点火焰和委屈,他的眼神慢慢变得呆滞无光。他不再追赶妈妈,慢吞吞、麻木地跟着走。
分析
学龄前孩子在父母面前,无忧无虑,一个个活泼可爱犹如天使,一旦进入学校,有了分数评价、横向比较,问题就变得层出不穷。很多父母立即把管教模式由溺爱娇惯切换成唠叨、暴力。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的局面就出现了。这位要强且自以为是的妈妈,她根本不会想到,正是她用尖酸刻薄的言语,用一个又一个“笨”字,使孩子敞开的心扉在粗暴的语言强攻下,关闭了沟通之门。
每个父母都不是完美的人,不必苛求自己每次都能优雅淡定地应对。当感觉自己的情绪火山就要大爆发的抓狂时刻,不妨找个地方自己靜一静,发泄也好,洗把脸深呼吸也罢,心平气和后再去面对孩子。父母急功近利地在功课上步步紧逼,反而把孩子逼上网络、游戏的“梁山”,正如高压喷头浇花,摧毁了孩子的活泼、自信,甚至是人生。当然,亲子之战绝对没有输赢,在孩子遍体鳞伤的同时,父母也累得心力交瘁,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敢生孩子,因为养个孩子太贵、太累。
专家建议
“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你都不用管”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他们眼中只有分数、名次,却不知道知识在于积累,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牛不喝水强按头是没有用的。父母期望过高、管得过细、操之过急的行为,虽然用心良苦,但严重地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充当应试教育的“帮凶”,分数也蜕变成了压垮孩子的“魔凶”。它像藤蔓一样,把孩子缠得紧紧的,压力重重。高分、排名、中考、高考像一张张牢不可破的网,绑架了孩子的青春与活力,而家长一味追求成绩,把网收得紧,捂得严严。孩子像一条惊恐无助的鱼,东冲西撞,伺机寻找网的缺口,逃离家的苦海,最终躲入网络、手机的世界。孩子心中,学习不再是充满挑战的乐园,而是饱受折磨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