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及实现途径

2018-09-10 10:26李文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实现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李文向

〔摘要〕道德品质优秀与否关乎人一生的选择与成长,因而德育在当下的教育理念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健康也关乎每个社会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历程,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成为教育界时下的关注焦点。发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通性,并结合中学教育的工作实践,从中探讨二者的融合方式及实现途径,可以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融合;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3-0032-02

思想道德品质在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当下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环节,而心理健康也是人作为社会成员必不可少的重要健康指标之一。当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德育都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不仅会对学生个人造成不良影响,从总体层面来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人才储备的增加,社会的长远进步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因而必须在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安定有序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关系

德育的观念我国自古有之,“德育”一词却属于舶来品。20世纪初期,我国相关书籍文献中,德育一词就已经出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王国维在《论教育宗旨》一文中提出的“四育”教育模式,德育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德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不仅包括道德方面的教育,也有正确思想、正确政治立场的把握等深刻内涵。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进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才在全球范围内受重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学术界存在争议。其中,笔者认为较为准确的概念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帮助受教育者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过程,最终目标是助人自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既存在联系,也有种种不同。所以,如何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当今热议的教育话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明显的联系

二者在目标设置的层面上较为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二者在方法手段方面既可互相借鉴,在功能效果方面也可相辅相成。在中学教育中,教育机构、教师群体、学生家长等参与主体致力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就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二者也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建立和运作总体归属和依从于德育制度的框架之内。特别是传统德育在观念意识上影响极为深入,离开了德育制度的框架,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建设几乎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促进了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实现心理健康和健全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明显的不同

二者虽然经常相提并论,但实际上,二者各属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更高,并以心理学、精神学等为理论依托。德育则更加侧重于某个国家或社会的政治历史情况和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作为国家公民的意识和责任,在理论基础方面也多以政治学、哲学为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德育的目标则在于将学生定位于某种社会角色,要求其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二、中学教育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对社会思想道德观念的进步也是一种阻滞。首先,许多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德育的认知过于片面。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政治教育成了德育的唯一核心,政治教育虽然对学生正确政治思想的树立和政治立场的把握不可或缺,但将德育与政治教育完全画等号,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对德育全部含义的缩限,对于德育中诸如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承担,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损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严重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在义务教育甚至更广的范围内,将德育与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因而,德育工作的开展,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只是按照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大纲,照本宣科,将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考试等方式巩固和强化灌输的内容。虽然这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方法简单、生硬,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就成了二者实现最终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高度融合

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高度融合,应当着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实现二者的整体效益。当下,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当下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增强两种教育的沟通和联系。以德育为基本的导向和框架,并在其中添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的课程中、在文化建设中、在学生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同时,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而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使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在德育教育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要在德育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全面性和发展性的教育原则。

在教育的全面性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不仅是针对某个或者某类学生个体,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关注大多数学生共同面临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也要重视个别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方案选择。面向全体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应当重视学生整体层面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注重心理学教育的资源分配和资源效益的实现。对所有学生应当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同时,针对存在特别困难或者特殊情况的学生群体,应当在德育工作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监测和关怀力度。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同样应当坚持全面性,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在课外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在当下的德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亟待拓展,尤其是在预防性咨询和治疗性辅导方面,需要由专门的心理教师全程跟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由点及面地对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加以预防。

在教育的发展性方面,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极强的心理波动性,因而必须重视德育实践中心理健康的发展性教育。每个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教育者必须了解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学习差异、思想差异和心理差异等,尊重个体不同的发展规律。以温暖的陪伴和耐心的坚持来对待心理发展速度不一的独特的个体。尤其是在青春期,青少年的思想较为敏感,渴望独立自主的意识增强,但在处理问题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态度和方式,难以克制自身的情绪。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此阶段的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五、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融合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对二者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予以重视,积极解决,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进而促成二者的互相借鉴和融合,使学生健康发展。

注:本文获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第二中学,阜阳,23640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实现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