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晨
摘 要:现如今,高职院校间竞争日趋激烈,多数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来增强竞争实力。文章先简要介绍文化品牌构建模式,然后重点分析传播学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品牌构建途径,这对高职院校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知名度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传播学视域;高职院校;文化品牌
一、高职院校文化品牌构建模式介绍
文化品牌构建又被称为文化品牌传播,即文化信息系统性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品牌构建模式随之形成。文化品牌传播期间受传播者、信息内容、信息载体、接受者、信息传播效果这五种因素影响,文化品牌构建模式反映了信息传播经历的流程。
二、高职院校文化品牌构建模式必要性分析
1.现状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构建文化品牌战略时,存在强烈的主观色彩,即文化品牌活动往往临时决定,文化品牌活动规划方案不细致,未以学生为出发点,文化品牌活动仅仅是走过场。盲目跟风已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且多数高职院校并未结合院校实际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文化内涵,错失人才培养的最佳时机。从高职院校文化品牌构建现状中能够看出,传播过程结构模式被分解,这对传播学系统完善、理论体系改进有不利影响[1]。
2.意义
一方面,构建高职院校文化品牌有利于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师生在良好环境下得到文化熏陶,循序渐进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以及综合素质。同时,师生还能为实现文化建设目标积极努力,这对和谐建立校园关系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会大大提高,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文化魅力会吸引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注意力,最终学生会优选文化品牌良好的高职院校。
三、传播学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品牌构建途径
1.构建传播过程模式
高职院校在文化品牌传播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应完善校园文化传播体系,优化文化信息传播系统。其中,外部传播系统具有大众性;内部传播系统主要面向在校师生,围绕师生组织多样化传播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校园广播、校园报刊等传统媒体与校园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都成为重要传播媒介。
2.拓宽文化传播路径
在校园文化传播品牌构建时,高职院校应适当拓宽文化传播路径,根据文化信息接受对象差异,将文化传播路径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众传播路径,即高职院校文化信息借助媒体转发、传播;另一种即高职院校学生利用人际关系以及新媒体设备完成文化信息筛选、传播。
3.严格把控文化内容
在文化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想加深文化品牌印象,务必严格把控文化信息内容,准确定位文化品牌。因此,高职院校信息传播把关人——教师、学生应准确了解学校文化,掌握学校文化内涵以及文化价值,以便真正起到文化引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意见领袖应准确定位校园文化,这能为文化品牌的创建奠定良好基础,还能为文化信息整合助力。
4.文化传播注意事项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文化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考虑其身份的特殊性,文化品牌构建应以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文化认同感为目标,这能充分发挥文化品牌活动的积极作用,还能扩大文化活动传播范围,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对于信息与媒介,为确保信息一致性,强化品牌信息,加强信息与文化的良好结合,当前通讯设备升级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信息量大大增多,阅读碎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应选择易识读的语言符号或者图像符号,这有利于提高文化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对于文化信息反馈,高职院校应建立信息反馈通道,这不仅是对文化信息传播效果的检验,也是为调整文化信息传播策略提供依据,通过搜集、分析反馈信息,来提高其利用率,对文化品牌构建有重要作用[2]。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正处于文化品牌构建的关键阶段,以传播学为基础分析校园文化信息传播模式,细分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能大大优化文化信息传播效果,有利于提高文化品牌定位的準确性。文化品牌构建后,高职院校文化影响力大大增强,这对高职院校竞争实力增加、内部凝聚力增强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 华.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创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51-53.
[2]吴学峰.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探究与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