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阿香 韩宇红 林惠斌
摘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际需求与现有的电子商务资源供给的矛盾越来越大,高职院校间缺乏合理有效的电商资源整合。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和实地调查法对福建省的31所开设电商专业的高职电商职教资源展开调查和分析,构建出一个立体三维的基于可持续性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资源整合模型图,通过整合模型中的关系和路径,提出若干资源整合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可持续性;资源整合;职业教育
前言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服务于区域内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66亿GB,同比增长了199.6%,6月份人均使用流量达到了4.24GB,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2.8%,电子商务仍然以高速的增长态势在不断向前。现代电商发展与传统电商相比,呈现出市场精细化、模式多样化、资源整合完善化、更新换代速度化、高扩张性、大数据运用、人工智能化、社交电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电商企业需求人才需求类型转变、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运用等新事物和新特点。
纵观国内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的文献研究,超过80%的文献已对高职院校的电商人才需求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研究和建言,其中占一半以上的文献是关于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实践的研究,然而在文献整理过程中,笔者也惊讶地发现十年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问题、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技能训练等问题依然成为现在电商职教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实地调查法和网络调查,主要调查了福建省高职院校电商的资源整合现状,构建一个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资源整合的模型,以此推动中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1、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电子商务教育虽然在中国仅有20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势不可挡。技能比赛一直是公认的高校综合实力的关键评价指标,笔者从福建省52所高职院校筛选了参加2017年福建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技能比赛的31所高职院校,请从事电子商务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协助进行问卷调查,其中43.9%的教师具备5年以上的电商教学和实践经验,并随机调查了5所省外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职教状况,测量了电商从业教师的幸福感、各高校电子商务资源要素运用的时效性和电商职教满足需求的一致性3个维度,问卷共19个题项,共回收了102份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电子商务科学研究薄弱。目前,针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的文献不多,尤其是探讨高职电商资源整合的文献非常少,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对电商资源进行整合做得非常少,电商资源很零散,无法发挥学校电商资源的最大优势。根据《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全国有超过1/3的高职院校的研发服务到款不足10万元,而问卷调查也显示65.85%高职院校投入了电子商务科研基金在科研项目申报或建立电商实验室,还有34.15%的高职院校未做任何科研投入。
2)高职院校间电商资源分布的调查现况。笔者对福建省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的各电商资源要素进行的调查,情况如下:建立了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高职院校占比31.71%;开展了多样化的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占比65.85%;对电子商务的科研工作投入了基金,如申报科研项目,建立电商科研实验室的占比65.85%;開设了跨境电商课或实践平台的占比65.85%;在电子商务教学中运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如微课、慕课、在绒课程的占比80.49%;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了自媒体课程的占比58.54%;5次/周以上使用过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的教师占比21.95%,5次/周以内的占比34.15%:58.54%的教师部分同意学校开展的电子商务校企合作、产教一体实施成效很好;51.22%。的教师部分同意学校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很好地服务了当地的经济;34.15'70的教师对学校电子商务资源管理较不满意;52.08%。的教师对学校的电子商务资源职能管理的总体评价一般;51 .22%的教师的幸福感一般。
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电商资源存在分布不均,有近一半的高职院校未使用电商教学资源库,实训和校企合作效率不高,科研投入不足,电商职教管理总体评价不高,有的高校还存在传统职教抬头的局面,教师的幸福感普遍不高与高职院校的电商职教投入和综合职能管理存在显著相关性等问题。这种电商资源分布状况和特点对后续的资源整合及要素间的路径整合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3)专业建设水平丞待提高。现行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并不适应当前学生素质的培养,达不到企业的用人需求。电子商务专业本身是一门集电商运营与管理、营销、物流、设计、计算机、国际贸易等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生既要懂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也要懂电子商务和管理知识。调查的结果是:目前大部分高职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区域经济圈,以专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中心,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线电商技术技能型人才,电商专业的办学主要分为了4种类型,即突出电子商务管理能力的管理类型;突出电商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电商解决方案的财经类型;突出贸易营销和信息管理的商贸类型;面向电商系统开发的技术类型。实际中高职院校间对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是各有千秋,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电商专业归属方面,85.37%的高职电商专业归属为商贸管理类型,技术类型和信息管理类各仅为7.32%;电商专业主要课程设置方面,92%以上的课程为营销管理类和电商运营类,85.37%为媒体网页设计类,29.27%为计算机编程类,21.95%为数据库设计类,17.07%为其他类型,这种专业归属和课程设置与高职院校的主体性质有重大关系,这种现象也说明了电子商务专业属性划分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和混乱性,这也导致了社会对电商人才培养的质量的质疑,导致了学生在就业上的困难,如在人才市场上招聘同一个销售岗位人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相比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应聘成功率要来得大。
4)服务贡献能力不足。高职院校电商职教校企合作、产教一体化教学合作成效不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总体上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问卷数据显示,51.22%的电商从业教师部分同意学校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很好地服务了当地的经济;58.54%部分同意学校开展的电子商务校企合作、产教一体实施成效良好;34.15%对学校电子商务资源管理中的“校企合作”较不满意。此外,高职院校电商职教与社会之间不协调的关系还表现在以下方面: “校热企冷”、 “校冷企冷”局面长久无法打开;实施过程的管控缺乏规范性,长期流于形式化地应付各级检查而做材料;校企合作的内容和面向的岗位对于培养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起不到关键性作用,促进产学研的效果影响不大,资源共享度不高,未能开辟出新的有效的合作思路;有些企业未经过调研和筛选即以合作,以人才培育导向的校企合作转变成商业化利益关系的协议用工形式,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也改变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2、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资源整合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策略的建议
1)可持续性资源整合。高职电子商务资源整合意味着在经济,社会和职教环境目标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整合是为了构建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式,以经济增长为基础,关乎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效率,需要综合多种资源和系统决策管理,使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利益参与和相关者的需求满足得到最大化,并且这个系统模式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多样兼容性和可推广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更适合于实现高职电子商务资源可持续性的整合模式,以弥补目前高职电商职教实践的局限性。参照《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不同维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来衡量高职职教质量,本文从经济、社会和职教环境三个目标角度,学生发展、教育教学、合作共享和服务贡献、政策与组织管理五个子维度来建构一个三维立体的电商资源整合的生态系统模型,见图1。可持续性资源整合影响到高职电商生态系统的每一个领域和要素,从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改革,到校企合作、厂教融合、实训实习、创业就业、技能比赛和其他服务,到整个校园,系统中的电商资源要素见表1。
2)三维立体电商资源整合模型。黑点代表子维度中的电商资源要素,点和点之间的连线距离和方向表示各资源要素之间整合的关系和路径,如“就业创业” “校企合作”与“实训”要素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在三者间建立渗透和联结的业务操作,具体操作上厦门某高职院校实行的“电商创业班”即整合了这三个要素间的关系,解决了企业用人需求、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也解决了高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途径问题,在各高校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模型图包含了点、线和面的立体多维的资源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路径和关系构成了整个高职电商资源整合的生态系统。由于高校间资源占有分布不均,优势和劣势各有差异,因此不同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画出并筛选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整合路线,如国家级示范公办院校与普通高职院校在运用模型图整合电商资源时就应有所区别对待,同时这个模型也可以通过建立标准化指标和程序,成为高校诊断自身电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点的有效性工具。
此模型是一个基于可持续性的空间三维立体的关系网,對高职院校的电商资源整合具有普适性作用。通过构建立体三维的资源整合模型,笔者结合高职电商职教现状的调研与分析结果,在五个子维度和各要素间建立相互关系,提出以下几点电商资源整合策略:
建立电商人才孵育教育基金。高职院校以电商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依托区域电子商务产业园和校企合作优质项目,为学生建立一个在体制内能自由伸展的平台。另外,可以组建任务型为主的专业双师型教师带领的高职学生人才培养项目团队,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学生自主开拓。
招投标引企入校。高职院校不可能关起门来做皇帝,高职院校可以把实训项目进行分类,每个实训项目作为一个标的,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引入相关联的优质合作企业。
开放合作。与外界的交流合作是其保持活力的关键要素,因此电商资源整合的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各行各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对接合作,与国内外高校互相学习和交流。深化开放办学,电商教育的合作交流从中职到本科教育,从校校到校企,从国内到跨境,优质教学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机制,服务“一带一路”。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组织架构体系支撑。电商管理组织能为高职电商的发展提供方向引导和实施有力保障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电商管理中心,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在电商中心搭建不同职能的电商管理要素,中心由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根据资源整合的结构来确定管理的组织架构,也可以借鉴国外好的管理经验,使管理组织层次化、合理化。
3、结论
通过多种调查方法建构出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立体三维的电子商务资源整合模型,对目前高职院校整合电商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高职院校实际各不相同,因此所采用的衡量指标和标准不同,需要再进一步细化。采用的调查样本主要来自福建区域,因而在未来的实际操作中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l]张洪春,孙健,基于发展力的高职院校资源整合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26-30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R].2011-1-18.
[3]冯语坤,向程.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意创新人才孵化模式探究——以“学生智造”电商平台为例[J].职业时空,2016(5)
[4]翟帆.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国教育报》,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