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霞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上饶334000)
旅游业的发展催生更多的旅游人才岗位需求,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依然是两大核心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型成为推进“应用型”培养目标的重要动力,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对接“应用型”教育改革,来满足旅游产业新业态的人力需要。如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需要,更多以体验为核心的新型旅游方式,如生态旅游、冰雪旅游、红色旅游、采摘旅游、会展旅游、修学旅游等呈现多元化格局,这些变革都需要旅游高等教育能够转变人才培养观,顺应行业发展定位。
对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理解,应该建立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方向,包括对旅游管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拓展学生的综合应用素养。总体而言,其内涵包括二方面:一是对旅游业的热情。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本身是建立在文化体验基础上,以跨区消费为表现的现代服务业。旅游者对旅游的认知,表现在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心灵体验过程。同样,旅游管理人才就是要作为衔接内外旅游资源的媒介或桥梁,让旅游者从不同旅游文化中感受到幸福。对旅游业保持足够的热情,才能让旅游人才真正去钻研、去学习、去应用各类知识,投身于旅游实践中。二是具备解决旅游问题的能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要能够联系旅游产业动态,分析旅游需求,了解旅游消费心理,不断探索新型旅游服务。如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景区主题、服务标准等内容。通过旅游经营、管理手段来完善旅游方案,解决旅游相关问题。也就是说,对于“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能力,还要能够自主完善旅游方案。
将“应用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教学模式上,既要借鉴传统教学的有益经验,又要融入现代旅游服务教学成果,从理论教学与实操技能均衡协调发展中,来推进教学的发展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所谓发展性,就是要确保旅游管理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能够协同高职学生学习特征,从教学内容的发展性上,反应学科前沿最新理论和教学成果;从教学形式发展性上激发学生实践兴趣,提高应用性水平;从教学评价发展性上,融入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多样性。所谓系统性,就是要在教学实施中能够构建相互联系的教学范式,既要衔接各教学模块,又要展现教学内容的独立性,促进学生能够从系统化教学中获得复合型素能。所谓针对性,就是要确保人才培养的“指定性”,突出岗位胜任力。“应用型”培养目标不是基础教学,要让学生提高岗位意识,聚焦职业素养,增强岗位竞争力。
教学模式是推进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而不同教学模式的选择,又需要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培养目标下,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有三种。
1)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该模式立足旅游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基本知识,从问题入手,来激活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该模式建立在“问题、理论、方案”基础框架上,以循环方式来不断化解问题,实现知识向素能的转化。在运用问题教学模式中,需要把握两点:一是“问题”的选择。对于“问题”,要联系旅游行业实际,又要体现旅游管理理论的延伸,特别是强调真实性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二是展现“问题”的方法。对于“问题”的导出,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可以联系社会热点,可以是学生关注的内容,便于启发学生探究解决。
2)项目研究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我们可以借助于“项目”任务,来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复合应用。旅游管理涵盖的现实问题较多,通过“项目”研究教学模式,以“多问题、多前提、多变量”为项目分析思路,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各组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该模式需要强调:一是“项目”难度的把控,要适当;二是“项目”划分要体现小组合作研究,强调学生间的配合;三是突出“项目”完成成果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论文、对策建议等。
3)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主要引入参观、考察、实习、见习等实践环节,以真实的旅游管理过程为情景,让学生从体验中发现问题、分组调研、解决问题。在情景教学中,学生是主导的,教师是“旁观者”,要给予适当、及时的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完成。情景教学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在旅游管理具体事务中,从中来分析、调研、解决相关真实、具体问题,考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