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松杏
【摘 要】文章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评审形式、评审流程、评审标准等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创业大赛主办方、组织者能结合大赛参赛人员、参赛项目、赛事阶段等特点,选择合理的模式开展评审工作。提出通过探索构建通用型大评审模式,促进创业大赛评审工作更加规范、标准。
【关键词】创业大赛;评审模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2-0309-03
创业大赛常被称作商业计划竞赛或创业计划竞赛,其举办目的一般是借助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通过对参赛项目涉及的产品、技术或服务等市场前景进行预判,形成项目评估结果,进而促成投资方与参赛方的资金等的对接,帮助参赛项目获得发展。
1 创业大赛模式概述
1.1 創业大赛的起源
创业大赛活动始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举办的首届商业计划竞赛,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批类似的创业大赛为参赛者在创业过程中提供了持续的咨询服务和一定的资金保障,促成新企业的诞生及相当数量创业项目的成功交易。
1.2 我国创业大赛的起源
回溯我国的创业大赛活动,起步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竞赛,后从1999年开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至今已举办15届,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及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国性创业大赛中,起步于2012年由科技部牵头指导举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秉承“政府引导、公益支持、市场机制”的理念,采用“赛马场上选骏马,市场对接配资源”的方式组织科技创业项目参赛,至今已举办了6届,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影响最广的创新创业品牌活动。
1.3 创业大赛模式分类
国内创业大赛,从起源发展至今,特别是适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各类创业大赛层出不穷,呈现出政府引导全局、民间创新联动的“百花齐放”的态势。
1.3.1 政府部门牵头主办
通过举办创业大赛激发各领域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已逐渐成为普遍共识。政府各部门结合管理对象及资源的特点,也相应推出各具特色的创业大赛,且大致可以按照项目发展阶段的不同分为以早期项目、成长期项目或综合类项目为主要参赛对象的创业大赛。
1.3.2 民间自发创新主办
在政府引导、大众积极响应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催生了一批市场新兴力量专业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组织,集聚创业者、投资、金融、证券、媒体、广告等各方资源,通过提供有偿化市场服务,打造专属品牌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2 评审模式陈述
各类创业大赛中,评审往往是必要的环节。一般而言,评审结果决定比赛的奖励等次,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比赛的公正性。因此,在创业大赛全流程都应基于公正性考虑,审慎采用合适的评审形式,委托评审专家对参赛主体/创业项目进行独立评审,按照评审标准进行定量/定性评价,提供专业性的评价建议。
2.1 评审形式概述
在创业大赛中,针对不同的比赛阶段、比赛形式、参赛对象或评价需求等,可以灵活选择网络评审、会议评审、现场答辩、尽职调查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评审模式。
网络评审主要是评审专家通过登录网上评审系统,查阅参赛项目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待评项目的评审打分、总体评价及建议等。会议评审主要是评审专家分行业或学科组对参赛项目材料进行现场集中评审,可以按照专家主审、小组讨论推荐、大组评议、无记名投票、签署评审意见和建议等程序进行。现场答辩主要是评审专家通过预审参赛项目资料、参赛主体PPT自我展示、互动提问交流、评分亮分等程序进行现场路演式评审;参照潜在投资方对拟投资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等。尽职调查主要是评审专家通过实地走访核实参赛主体情况,为较关键的评选环节提供重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参赛项目真实性。
2.2 评审流程概述
评审流程主要包括通知参赛主体及评审专家、前期准备、评审实施和资料管理等。当然,不同的评审形式在流程设置上会有略微差别(见表1)。
表1中,“○”表示可以选择性地开展本项工作,即在网络评审、会议评审等参赛主体与评审专家不互动的评审形式中,不通知参赛主体不影响评审进展;“√”表示应开展本项工作,有利于完整性、条理性地推进评审进展。
上述评审流程中,有几点需要补充说明。一是关于通知参赛主体,往往是涉及现场参赛/调查的情况会选择通知参赛要求、评审标准、评审形式等内容;二是关于通知评审专家,主要是告知专家赛事概况、日程安排、评审标准、评审方式、现场流程等;三是关于前期准备,主要是做好分工安排、评审材料准备及必要情况下组织评审专家会议等;四是关于评审实施,即组织评审专家按照评审标准、相关要求等对参赛主体/创业项目进行评价审核,并获得评审结果;五是关于资料管理,任何一种评审形式中,都应该加强对评审资料(特别是牵涉评审结果的评分表、尽职调查表等原始资料)的管理,以备后查。
3 评审标准概述
评审标准主要包括评分项、权重系数、评分值、评分构成、评审方式、特殊情况处理等内容。各类创业大赛中,评审标准的设置通常围绕市场化创业要素展开,涉及商业模式、技术、产品、市场、团队、财务等方面。不同种类的创业大赛,会结合赛事自身的特点对评审标准进行细化设计。以下选择3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赛事做具体阐述。
3.1 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综合类创业大赛
由科技部牵头指导举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6届,分赛区数量达37个,覆盖了31个省级行政区域,是国内影响面最广、综合性最强、规格最高的创新创业赛事。结合参赛主体的创业水平、创新能力及市场信用度等,参赛分组类型也经历了3(初创企业组、成长企业组和创业团队组)→2(企业组和团队组)→2(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的转变,但评审标准主要内容一直保持稳定。不同分组条件下的评分标准见表2。
综合分析以上不同阶段评审标准的设置不难发现,评分项均保持不变,即对参赛企业均从“技术和产品”“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行业及市场”“团队”“财务分析”等方面进行考评,仅结合各参赛主体市场水平不同,从设计权重系数方面进行了区分。具体而言,相比于企业,对于未注册成立企业的团队组,财务方面不作考评,团队架构等方面加重考评系数;相比于成长期企业,对于刚刚起步、注册成立时间不长的初创期企业,在团队建设等方面加重考评系数;相比于初创期企业,对于注册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的成长期企业,在行业地位、市场份额占比、财务等方面加重考评系数。
3.2 以“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为代表的早期项目类创业大赛
为适应大学生创业发展新形势,在原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基础上,自2014年起,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组织开展“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每2年举办一次,包括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3项主体赛事及MBA、移动互联网创业等专项竞赛。前2项主体赛事评审侧重点见表3。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面向在校学生,以商业计划书评审、现场答辩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创业实践挑战赛面向在校学生或毕业未满3年的我校毕业生,且已投入实际创业3个月以上,以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內容。上述2项赛事主要还是从市场化角度进行评价,因此评审侧重点与社会类创新创业大赛评分项大致相似。而公益创业赛面向在校学生,以创办非盈利性质社会组织的计划和实践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侧重于从公益性、创业性、实践性等方面进行评审,充分引导大学生群体关注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获得实践成果。
主体赛事中,已创业的大学生项目大多属于早期项目,在针对已创业、未创业两类项目时实行相同的评审规则;计算总分时,将视已创业项目实际运营情况,在实得总分基础上给予1%~5%的加分。
3.3 以“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专项类创业大赛
为加快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部和科技部每年定期举办“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截至目前,大赛已成功举办12届,共遴选出2 000多个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评审分各分赛区初赛评审和组委会决赛评审。原则主要是看参赛项目(主要基于提交的商业计划书)是否具有创业的可行性。结合大赛组委会发布的在线访谈文字实录,对具体评价内容进行整理汇总(如图1所示)。
4 通用型大评审模式
通过对不同评审形式、评审流程、评审标准的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各类创业大赛评审要素存在很多共同点,因探索构建通用型大评审模式具有一定的价值。
4.1 大评审模式下的评审形式
评审形式大致可分为线上线下2种,线上评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效率高、节奏快、成本低、易操作等方面;相比线上评审,线下评审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受评与参评双方的互动交流,使得受评方获得展示的机会,也有利于参评方更加深入了解受评方的创业情况和发展特点。
因此,在大评审模式下,可结合受评项目量、评审时限、预期评审效果等,选择线上线下其中一种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审形式开展评审工作。
4.2 大评审模式下的评审标准
创业大赛评审标准设置基本围绕创业要素进行,创业要素是开展创业活动必需的各种社会资源的总称,创业大赛评审标准对创业要素的选择则更多地偏向于创业者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及其产生的创业价值等。不同细分领域的创业大赛可结合项目所处创业阶段、专业性、行业性等特点再追加特定的评审要素。
具体评审细项的选择,必当回归到创业过程。创业过程是从一项有市场价值的商业机会从最初的构思到形成新创企业,以及新创企业的成长管理过程,也被形象地总结为“0→1→N”的模式。在“0→1”的质变过程中,技术/产品/服务的创新性、团队基础、市场定位、商业模式等要素的集聚整合不可或缺,对团队项目或早期创业项目评审中,上述要素相应列入评审内容;而在1→N的垂直成长过程中,技术/产品/服务综合发展、团队架构及管理能力、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行业及市场水平、财务等要素的量级发展是重点,对成长期创业项目评审中,上述要素应列入评审内容。
参 考 文 献
[1]袁慧,李习文.中美高校创业大赛模式比较研究[J].求知导刊,2016(2):255-257.
[2]张明.众创之路[Z].科技创业赛事服务规范,2016:96-111.
[3]刘霞.新企业创业要素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8):74-75.